从小痴迷变形金刚 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变形金刚”
哈工大毕业生游玮:为制造业“机器人自由”助力
图片由哈工大提供
生活报讯 (实习生吕甜甜 周宇航 记者吕晓艳)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的创新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今年10月初,游玮当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执行委员,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成员代表大会上他这样说道。从小痴迷变形金刚的他考大学时填报了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如今成为代表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国际机器人行业发出声音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2002级校友游玮正努力在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变形金刚”,为实现制造业“机器人自由”不断助力。
跨专业参加竞赛得第一 大三进实验室搞科研
“从小我就痴迷变形金刚,梦想有一天造出自己的机器人,所以选择在专业栏里写下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来自江苏无锡的游玮当时的高考分数可以轻松进入江浙地区的任何一所高校,但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北上来到哈工大。在这里,他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成就感瞬间”:跨专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第一名、大三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在哈工大有很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为我打下了良好的数理基础,让我受益至今。”
2006年,他以年级1/380的综合成绩被保送到哈工大继续读研,扎实的数理基础助他在研二就发表了第一篇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这让他相信,自己在科研上是有潜力的,于是决定申请硕博连读。“大家常说,哈工大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界的‘黄埔军校’,机器人研究所承担了很多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的,以及来自企业有明确市场意义的课题,只要学生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能快速成长。”2008年,游玮在博士就读期间承接了和奇瑞合作的工业机器人项目,开启了他和埃夫特公司的故事。
助力制造业 实现“机器人自由”
“当时机器人由国外垄断,一个零件故障就要花费购买时一半的价钱,送到国外维修,还得停工好几天。”游玮希望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正巧碰到了奇瑞公司项目的契机,他作为哈工大团队代表与奇瑞公司从零起步,联合研发。
“2008年,在我们造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时,国外出售一台机器人的价格是七八十万元,我们完成之后,这个价格就降到了十万元左右,让更多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上,让中国制造业实现‘机器人自由’,这是我们觉得最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参与设计研制工业机器人让游玮逐渐意识到工业机器人未来的产业前景和战略意义,毕业后他正式加盟奇瑞装备(后改名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艰辛的工业机器人创业之旅。
游玮采用“自主研发+海外并购”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在核心部件和核心环节加大投入,实现了核心零部件自主化。
让中国自主研制的机器人 造福人类
“面临国外打压和非常高的研发投入,仅从财务回报角度来看,机器人行业每年的盈利状况其实并不乐观。”深耕机器人产业20多年的游玮说,“但是无论是解放人类生产力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协助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空间机器人和微纳机器人,亦或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医疗和康复机器人,都是人类利用所积累的技术不断扩大自己能力边界的一种工具,所有的研究最终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目前,游玮也开始瞄准市场规模更大的家用服务型机器人,提前布局建立相关产品线。
2023年9月,游玮回到哈工大,“哈工大在我的人生足迹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成长时刻伴随着哈工大和机器人研究所的全方位支持。”他参加了多场讲座和宣讲活动,希望能够引导更多哈工大学子关注现实需求,投身科技创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希望哈工大学子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将课堂和实验室所学用于解决机器人领域的实际问题,将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