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游烟”说不,为公共生活立范
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静伟
近日,“上海对边走边吸烟的游烟族出手了”,在外滩、武康路、豫园商城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多举措重点推进“游烟”治理。这一举措甫一推出即上热搜,不少网友建议“全国推广”,也说明公众苦“游烟”久矣。上海此举开风气之先,为公共生活立范,值得点赞。
在城市的街头广场公园等处,常可见“游手好烟”者,边走边抽,喷云吐雾,虽人流密集、妇孺在侧,亦不避惜,更有甚者,烟头不熄,随地乱掷,堪称流动的污染源和风险点。经过多年宣传努力,室内禁止吸烟虽然渐成共识,但依然尚有旁若无人公然吸烟的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前段时间在杭州就有女生发视频称,自己因劝阻几名男顾客吸烟,反被怼“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去年在长沙,更是发生两女生因为劝阻吸烟反遭辱骂和瓷碗砸头的“回击”。至于室外公共场所吸烟,因为处在法规的“模糊和空白地带”,更让“游烟族”有恃无恐、心安理得。
所以,上海这次对于“游烟族”的出手,更大的意义在于明确宣示“游烟”是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在用友善的方式提醒“游烟族”,对于公共生活和他人的权利与感受要给予更多在意。上海采取的电子警示屏加柔性劝导和灭烟袋发放等方式,更多是一种宣教和引导,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催发“游烟族”的文明意识和公共意识。可以说既彰显了城市温度,又确立了清晰的行为标尺。
我的一位同事说起多年前去新加坡旅游,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室外也必须得在设有烟灰缸的地方抽烟,导游每到一地都会提醒抽烟者,这里允不允许吸烟。而我查找新闻看到,从2022年7月起,新加坡更多公园、休闲场所和沙滩已经禁止吸烟。在日本,也是必须在吸烟区才可以吸烟,否则会被罚款。今年初大阪更是出台了在全市范围内禁止路上吸烟的规定。意大利米兰,今年也开始执行更严格的户外禁烟令,只要半径10米范围内有其他人就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最高240欧元(约1800元人民币)的罚款……可见,除了在专门设置的吸烟区、吸烟室,公共场所禁烟已经是文明的大势所趋。上海此举,既是对标国际的本土化探索,又是通过渐进式改革,培育和提升市民与游客的文明自觉。
除了“游烟”,像不牵绳遛狗、高铁脱鞋伸脚、公交地铁手机外放等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对公共生活和他人权利与感受的漠视,所导致的失范行为和无序现象。所以,在我看来,像上海对于“游烟族”的劝诫和警示,不仅在地域上,亦应在范围上推而广之。也希望有这些不文明行为者,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而是让这文明提醒,真正成为自己深入骨血的生活自觉,在公共生活中学会与他人文明相待、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