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首页 > 焦点
我省发布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6-06 22:27:57

我省发布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天更蓝 水更清 空气更清新

生活报讯 (记者仲亮) 5日是“世界环境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和解读《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牟善学进行了主旨发布,并与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陈家厚、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迟晓德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

◎去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比例为94.2%

牟善学说,《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涵盖了黑龙江省2024年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声环境、辐射环境、气候变化、基础设施与能源等八个方面内容,重点阐述了全省生态环境各要素的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大气环境:2024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2%,优于全国平均值7个百分点。全省1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3名,分别是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和伊春市。

水环境方面:2024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4.4%,超国家考核目标14.8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松花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优等级。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1个地市级和24个县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土地生态环境方面:2024年,全省开展的国家网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自然生态方面:2024年,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70.77,生态质量为一类。方正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箐山县、东宁市、漠河市等34个县域生态质量为一类,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7.0%。全省现有依法依规设立的自然保护区204个、风景名胜区38个、森林公园112个、湿地公园78个、地质公园32个。全省已建成1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声环境方面:2024年,全省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6分贝,评价为“较好”;全省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评价为“好”。全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总达标率为98.3%,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总达标率为93.9%。

辐射环境方面:2024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未发生辐射事故。

气候变化方面:2021年7月至2024年12月底,黑龙江省累计共有94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买入量2488.23万吨、成交额163024.56万元;累计卖出量2767.75万吨,成交额187489.46万元。

2024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4.2℃,比常年高0.9℃;年平均降水量为592.2毫米,比常年多8%。

◎全省呈现“两好两稳”状态

陈家厚说,《2024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呈现“两好两稳”的状态。

一是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开展空气质量提升“麻雀战”,以“锱铢必较”的韧劲控制PM2.5指标。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成散煤削减替代119.2万吨,淘汰各类燃煤锅炉98台,全面完成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的农村散煤替代任务。

二是水环境治理持续向好。创新实施水质提升“麻雀战”,构建地表水环境监测预警、溯源处置快速响应机制。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11196个,整治率超国家要求27个百分点,工作经验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

三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持续组织开展农用地周边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切断重金属进入农田链条。

四是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通过“绿盾2024”专项行动,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内采砂采石、工矿企业、违规旅游及水电设施等四类247个重点问题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绿色龙江

迟晓德说,一年多来,我省加快推进绿色龙江建设,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现代化绿色龙江。

2024年4月,全省绿色龙江建设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开启了绿色龙江建设新篇章。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设绿色龙江的意见和60条政策措施。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11个领域行动计划。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绿色龙江先行区建设,成为我省第一批绿色龙江建设先行区。

2024年,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向纵深推进,绿色龙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松花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稳定保持优等级

牟善学介绍,多年来,黑龙江省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全力打造鱼翔浅底、碧波荡漾的河湖新图景。断面水环境是所在流域水质情况的具体体现,2024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4.4%,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松花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稳定保持优等级。今年一季度,更是有3个断面水质变化情况进入全国相对较好前30位,说明我们的流域水环境正在持续改善,治理成效较为明显。

首先,水环境提升要示范引领,坚持规范化创建。把打造美丽河湖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确定86条河湖建设任务,分批次有序推进建设,让人民群众对“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举目可见、触手可及。目前,我省已组织开展两批次省级美丽河湖认定,发布11条(段)省级美丽河湖经验做法,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入选国家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第二,水环境治理要突出重点,坚持制度化推进。一方面,全面保障水源水。另一方面,严格整治身边水。今年1-4月,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达84.6%,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第三,水环境问题要靶向施治,做到精准化整治。

◎保护好黑土地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迟晓德说,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始终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任务。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确保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始终保持稳定,为持续提高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一是科学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确保全省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让老百姓吃的放心”。二是推动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涉重金属防治排查,2024年度排查企业104家次,有效防范重金属污染黑土地风险。三是强化黑土地监管能力,布设1404个监测点位,优化黑土地环境监测网络,严厉打击污染黑土地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哈大伊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

陈家厚说,“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固体废物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哈尔滨市、大庆市、伊春市已经入选国家“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城市,“无废冰城”“无废油城”“无废林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含油污泥资源化、无害化无废生产模式”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这是我省首个入选该名单的“无废企业”。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乡村、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各类“无废细胞”1490个。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力争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