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音乐教师刘晨光:助乡村娃圆梦飞翔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9-05 08:46:16

电子报刊

音乐教师刘晨光:

让音符长出翅膀 助乡村娃圆梦飞翔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实习生 丁思元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午后的阳光漫过合众人寿希望小学的窗棂,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镀上金边儿。音乐教室里,45岁的刘晨光正带着“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排练新曲,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如林间雀鸣般灵动。作为这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队辅导员,同时也是冰城骨干教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刘晨光的14年教学生涯,不仅用音乐温暖了乡村娃,更与黑龙江省希望工程结下了深深的缘分。2日,记者采访了她。

1

从随军家属到乡村教师 在希望土壤扎下根

2011年,作为军人家属的刘晨光随军调至哈尔滨,此前她已在外县深耕教坛多年。初次走进合众人寿希望小学,眼前的景象让她至今难忘:“教学楼比我岁数都大,地处城乡结合部,条件远不如城市学校,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

但孩子们淳朴的眼神和学校温暖的氛围,让她渐渐安下心来,这一留,便是14年。刘晨光表示,学校学生的构成很特殊,留守、单亲、困境、特殊儿童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有限,曾有孩子中午四处游荡、下午缺课,安全与学习问题并存。

“后来,学校确定了以艺体为特色的办学方向,慢慢地,我们从一所不知名的乡村小学,蜕变成了声名远播的品牌校,还拿了‘全国乡村温馨校园’‘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等百余项荣誉。”谈及学校的变化,刘晨光眼中满是自豪,而这份成长里,也有着她与黑龙江省希望工程的交集——2019年,凭借在乡村教育中的突出贡献,她荣获“黑龙江省希望工程园丁奖”。“拿到奖项时特别激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乡村教师群体的鼓励,让我觉得坚守在这里更有意义了。”

2

从合唱队到合唱团 用音乐打开孩子心扉

改变,始于一个简单的初衷。“当时为了让孩子们中午有事做,避免安全隐患,在校长赵承的提议下,我和曲伟丽老师成立了合唱队。”刘晨光回忆道:“唱歌不需要复杂硬件,也不要求唱得多好,只要孩子喜欢就行。”因为在刘晨光看来,音乐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

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合唱队,渐渐发展成七八十人的合唱团,成为哈尔滨独具特色的留守儿童合唱团体。不过,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有些家长觉得参加合唱团影响学习,有的孩子只能偷偷来。”刘晨光说,后来,她们反复做家长思想工作,还邀请家长来现场看演出、参与活动。“慢慢地,家长们从反对变成了全力支持,现在孩子们排练,常有家长主动来帮忙照看。”

3

省希望工程助力 带娃走出乡村看世界

如果说,音乐让孩子们打开心扉,那么,黑龙江省希望工程则为孩子们推开了看世界的窗。“这些年,多亏了黑龙江省希望工程的帮助,我才能带着孩子们走出去,见更多世面。”刘晨光表示,她曾带学生们去四川参加全国红领巾讲解员比赛,还参观了三星堆,“学生们很努力,很要强,尽管也有小失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全国希望学子组二等奖的好成绩。那是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哈尔滨,走出黑龙江,回来后,孩子们明显更自信了,说以后还要去更多的地方。”

让她难忘的是2023年,凭借希望小学教师的身份,她获得了赴北京中央团校深造的机会。“在团校学习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收获是政治感悟的提升。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我将这次学习所得转化为教育力量,回到学校后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

今年暑假,在黑龙江省希望工程的助力下,她又带着“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奔赴港澳研学。“孩子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大海,在香港科技馆里睁着大眼睛问个不停。在香港和澳门大学参观,和当地学生交流唱歌,那种兴奋劲儿我到现在都记得。”刘晨光说,每一次研学都是一次成长,“黑龙江省希望工程帮孩子们圆了‘看世界’的梦,也让他们更清楚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4

以爱为帆 14年滋养童心逐梦远航

这些年,刘晨光用音乐和陪伴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小博(化名)便是其中最让她挂心的一个。“2016年刚认识他时,小博上四年级,父母离异,他跟着有糖尿病的爷爷奶奶生活,性格特别霸道孤僻,课间总蹲在操场边,谁靠近就皱眉,同桌碰下他的文具盒,他能把人家的本子扒拉到地上。”

可刘晨光发现,这个“小刺头”在音乐上很有天赋。她便找机会让小博领唱,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来主动练歌,每天都把唱好的歌发给她探讨。渐渐地,小博脸上有了笑容,成了合唱团的主唱,还加入了校足球队,性格也变得开朗合群、阳光向上。小学毕业时,小博因足球特长被市区学校特招,却因路程远犯了难,刘晨光干脆把他接到家里:“初中四年他就住我这儿,我看着他学习、陪他训练,衣食住行跟我亲儿子一样。”

在成长的路上,小博还收获了诸多荣誉——不仅荣获“黑龙江省希望工程榜样希望之星”,更成长为“哈尔滨市新时代好少年”。如今小博面临高考,仍会第一时间跟刘晨光分享心事,这份跨越多年的师生情,早已变成了亲情。

“像小博这样借着音乐找回自信的孩子还有很多,有的考大学学了艺术,有的学了表演,去年唱歌特别好的小邱还报考了师范,说将来要回来跟我当同事。”刘晨光欣慰地说。14年教学,她总结出三条心得:“一是坚守初心,时刻为孩子着想;二是与时俱进,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三是蹲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只有走进他们心里,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如今,“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的歌声仍在校园回荡,刘晨光依旧每天穿梭在教室与排练厅之间。“我想陪着这些孩子,能陪多久就陪多久。”她的话语朴素却坚定,“黑龙江省希望工程给了我们力量,我就想用音乐为孩子们再搭一把梯,让他们的梦想能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更远的地方。”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