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新馆日景鸟瞰图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晓晨
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其实,“博物馆的力量”也来自于“择一事终一生”的文博人。
根据全国博物馆名录数据显示:我省备案类博物馆217家,博物馆数量位列全国第11名,国家级博物馆数量位列中游……在这闪光成绩单的背后,是文博人的辛苦付出。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3位文博人,在他们的娓娓道来中,你会知道,博物馆是他们的工作单位,是他们的事业,更是他们的热爱。
A
文物修复师干振瑜:
半年时间“磨”出铜坐龙复制品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走进大众视野。他们用巧手重组时光碎片,日复一日,黑龙江省博物馆技术部的修复师干振瑜就是这样一个人。提及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干振瑜称是受母亲的影响,“我母亲早年是省美术馆的高级装裱师和修复师,我初中就跟随母亲开始学习字画装裱与修复,1995年我到省博工作,渐渐地发现自己爱上了修复工作,于是2000年我调入技术部正式开始了文物修复与复制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干振瑜坦言,文物修复的目的是恢复原貌,要想提高修复水平,就必须学会复制,只有在复制出的东西上练手艺,才能在修复技术上有长进。而在众多复制品中,干振瑜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省博开分馆时制作的一件镇馆之宝铜坐龙的复制品,“要做复制品,首先要翻模,然后再往里注入液体。铜坐龙的原型高19.6厘米,重量为2.1公斤,但是铜要在1000℃的高温时才能熔化,最终,我们选择了300℃就可以熔化的锡来代替。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浇注锡坐龙30余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最终做出了满意的复制品,最后能够用于展览的仅有2个,大家在参观时不妨仔细看一下。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反复,精雕细琢,就不会有‘逼真’的呈现。”干振瑜说。
58岁的他,在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2年间,修复、复制文物2000余件。文物修复是慢工出细活,说到是否有时会感到枯燥时,干振瑜表示,自己乐在其中,“‘复制要像、修复要真’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一生的追求。”
B
讲解员李岸洋:
半小时解说背后是几个月的准备
讲解员是博物馆与大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优质的讲解带给观众良好的体验,东北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李岸洋无疑是优秀讲解员的代表。5月初,他刚刚收到中宣部授予的“金牌讲解员”荣誉称号,这也是他收获的第二个“金牌讲解员”荣誉。
在接受生活报记者采访时,李岸洋坦言,进入讲解员队伍“其实有些意外”。2012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他,恰巧看到东北烈士纪念馆面向社会招聘讲解员,报名后顺利入选。自到馆工作以来,他主要负责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共黑龙江党史馆、东北抗联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讲解及小分队巡展、部分临时展览等的讲解工作。
“每一场讲解的时长大约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一段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的人物介绍,背后可能是几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月的知识准备。”在李岸洋看来,讲解员是主观认识很强但又必须客观公正陈述的工作,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挖掘背后的故事,他经常到省图书馆和省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李岸洋说,出差或者外出旅游时,博物馆也是他必去的地方,“到上海我会去中共一大会址,到沈阳我会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到长春我会去伪满皇宫博物院。去了不光是看馆内基本陈列,还要横向对比看一些相同的年份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来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
采访时李岸洋说,讲解员会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做到因人施讲。如果是学生群体,就把讲解重心放在故事性上;如果是外地游客,就在讲解中穿插哈尔滨发展史;如果是老年群体,就会放慢参观速度,尽可能大声讲解。
C
省博馆长覃劲:
打造“黑龙江文化新地标”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对于黑龙江这样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北方省份,拥有一座现代时尚且极具内涵的博物馆,对其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也是包括省博物馆馆长覃劲在内众多龙江文博人努力的方向。而他的近期目标,就是将正在建设中的省博新馆,打造成“黑龙江文化新地标”。
17日,黑龙江省博物馆因馆舍维修,暂停对外开放,但馆长覃劲的工作节奏依旧紧锣密鼓。身边人说,他心里一直有着一个个目标,“比如2017年他担任省民族博物馆馆长期间,省民族博物馆由‘国家二级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去年5月,省博物馆和省民族博物馆‘合署办公’,覃馆长的工作重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省博物馆新馆。”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覃劲表示,省博物馆拥有近百年历史,馆藏丰富、特色鲜明,是承载黑龙江省恢弘历史与璀璨文明的一部“百科全书”。说起新馆建设,覃劲透露,新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陈列区建筑规模约为1.36万平方米,也是新馆的核心区,新馆拟于2023年年底前竣工,至于大家关心的都能看到哪些藏品,覃劲透露,省博馆藏的62万余件文物、标本和艺术品,都将陆续在新馆与观众见面。
作为使用方,覃劲称省博在全力以赴筹备新馆陈列展览的同时,也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到主体建设的各个环节。“届时,新馆的软硬件设施将得到大幅度的优化与提升;一大批从未展出的文物藏品会在展厅中首次亮相;全新的数字展览能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展新体验”,覃劲表示,“一座颜值与内涵俱佳的博物馆,无疑会成为一个城市的独特风景。我们也相信,通过这张文博新名片,能让更多人爱上黑龙江。”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