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教授到青年教师 一笔一划彰显教学初心
“硬核板书”背后的哈工大传承
刘志国教授
时盛竹老师
宗华教授
生活报讯 (记者吕晓艳) 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刘志国老师在大学物理课上的工整板书在短视频平台“火爆出圈”,引发全网上亿人次关注,有网友留言:“大国重器的起点或许就在这一支书写不辍的粉笔。”
其实,在哈工大,板书不是刘老师的“独门绝技”,从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到从教数十年的老教授,众多教师始终坚持在一笔一划的方寸之间,践行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
物理学院教授刘志国:用板书控制讲课节奏
日前,物理学院刘志国教授工工整整的八屏板书“火爆出圈”。“对于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的老教师们,我们物理学院有深厚的板书传承,很多老师也身怀绝技——事先设计,一节课结束,四块黑板正好写满。”
刘志国表示:“从最初写不好黑板字到现在图文并茂,写得多了我也发现,一节课的内容差不多就是四屏黑板,板书能让我控制好讲课的节奏,学生一边记一边看,印象也更深刻。”刘志国表示,现在自己下课后也会拍下板书,“每个班进度不一样,拍下板书就能记住进度,现在已经离不开手写板书了。”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宗华:创意制作“手写版PPT”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曾被学生‘票选’为专业最难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跟上思路,我们课程组一直都有手写板书的传统。”据宗华介绍,有一段时间线上授课,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实体课堂,她便以黑板图案作为背景,制作了一份特殊的“手写版PPT”。
“线上上课让我意识到PPT展示多媒体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也很必要,所以渐渐地就形成了板书手写重点与PPT多媒体展示结合授课的方式。”宗华的板书色彩明快、重点清晰,配上一旁的“手写PPT”全面展示,加深了学生们对课程的理解。“课前我按照自己的笔记设计好了板书,最终在黑板上呈现的是整堂课的重点难点及逻辑关系,方便同学们记录、记忆和理解。”
数学学院青年教师时盛竹:2年多练就一手好板书
时盛竹上岗教书才刚刚2年多,一手板书已经练得又快又好。“我本科就读于哈工大数学学院,当时很多老师使用手写板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数学公式的领悟过程就在一笔一划之间留下来了。”留校任职后,她跟随孙杰宝教授助课学习,也耳濡目染练就了板书本领。
“计算方法是面向全校工程类学生的一门课程,因为很多工程问题最终会转换成数学问题,所以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于后续开展科学研究很有必要。”时盛竹介绍,她不仅会写板书,也会用PPT展示案例和图形。“这门课涉及到很多逻辑推导,需要让学生在一笔一划间紧紧跟随我们的思路。”
威海校区青年教师杜海:提升学生“抬头率”
“我入职时很幸运,能给许承斌教授当助教,他是哈工大首批基础教学带头人,70多岁的老先生每节课都要写满十二块黑板,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老一辈教师就是用这样的板书,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传递给我们,让我懂得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传承一种治学态度。”杜海说。
杜海教授的高等电路分析注重逻辑性、推理性,在大教室连写六块黑板,把知识脉络全景式展开,推导过程清清楚楚。杜海表示,老师边写边讲,学生边记边想,注意力更集中,“抬头率”也更高。这种板书特别受学生喜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动力也会更强。
深圳校区教授杨国俅:“助攻”同学理解课程
杨国俅老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俅俅”老师,在他的微积分课堂上,同学们总是不自觉地打开相机,拍下一黑板整齐的板书。大家说,在这门课上,思绪总是会跟着杨老师一笔一画的板书向前推进,从来不会走神儿。
杨国俅说,板书既能够方便学生边做笔记边跟上老师的思维,同时还能呈现老师教学设计的思维过程,对同学们理解课程内容、消化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助攻”作用。
图片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