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六旬男子携20公斤亚冬会宣传品远征南极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7-17 21:07:07

冰城六旬男子携20公斤亚冬会宣传品远征南极

分享跨越万余公里传奇之旅

文/摄 生活报记者 仲亮

一位普通哈尔滨六旬老人的身影,曾出现在地球最南端的冰雪世界。7月15日,这位怀揣着对家乡亚冬会无限热忱的老人,在哈尔滨群众艺术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分享会,深情讲述了他去年12月背负近20公斤宣传材料,跨越万余公里,远赴南极向各国游客宣传即将到来的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非凡经历。这段充满勇气与执着的“破冰”之旅,不仅赢得了当时南极游客的高度赞誉,更成为冰城亚冬会宣传史上的一段动人传奇。

50多位市民聆听分享会好评如潮

15日上午,哈尔滨群众艺术馆一间教室座无虚席,来自各行各业的50多名市民前来聆听63岁的郑雪松到南极为哈尔滨亚冬会“代言”的经历。他不但是位旅游达人,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作为旅游爱好者,南极一直是我的终极梦想,能在地球的最南端,向各国旅行爱好者宣传哈尔滨亚冬会,传递亚冬会精神,我感到很荣幸。”分享会上,郑雪松难掩激动。

现场参与分享会的市民被郑雪松的这份热情所感染,哈尔滨市民范基德在分享会结束后,由衷地夸赞了这场活动。“这样的讲座既学到摄影知识,又能丰富阅历,尤其是郑老师到南极洲去宣传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动,增强了市民对家乡的热爱,这是一场视觉与心灵震撼的盛宴。”

哈尔滨群众艺术馆数字信息部主任李文博表示,当得知郑雪松要与市民分享赴南极宣传哈尔滨亚冬会一事后,群众艺术馆全力支持,通过网络发出此次分享会的通知后,市民报名非常踊跃,本次讲座是践行文化惠民、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举措。

得到亚冬会执委会支持 决定到南极宣传亚冬会

郑雪松在退休前是哈尔滨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他酷爱摄影三十余载,除了拍家乡哈尔滨,还喜欢到世界各地旅拍。去南极摄影是他近几年最美好的愿望。去年4月,郑雪松在山东烟台报了一家南极的“采风团”,他说,为了让自己的南极之行更有意义,就让同学、朋友出主意,好友张国龙建议他到南极宣传家乡即将举办的亚冬会,听闻这个建议,郑雪松眼前一亮。

郑雪松想去南极宣传亚冬会的想法,得到了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的大力支持。亚冬会执委会向郑雪松赠送了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亚冬会胸牌、亚冬会纪念徽章、宣传品等。出发前,亚冬会执委会还安排有关部门专门为郑雪松特意制作了一面长8米、宽1米的大横幅,上面印着“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到达南极”。

重达20公斤的亚冬会宣传品、纪念品,装满了整整一大箱子,郑雪松只能减少自己的行李,他只带了一厚一薄两套衣服,用一个双肩包背在了身后。

他的举动让更多人一起宣传“冰城亚冬”

郑雪松告诉记者,到南极宣传亚冬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在南极拉开一条8米长、1米宽的横幅,仅凭他一人绝对无法做到,其次,赴南极的游客涵盖多个国家,要想宣传亚冬会,必须要打通“语言关”。于是,郑雪松联系了团队里的领队,因为领队英语好、又有多次去南极的经验,郑雪松就向领队吐露了想去南极宣传亚冬会的心声。领队听了之后非常支持郑雪松,“我们都是中国人,在哈尔滨举办亚冬会是我们国家的荣耀,必须支持。到南极之后,你向外国友人做亚冬会宣传,我可以给你做翻译。”领队郑重地说。

26人团里只有郑雪松一人来自黑龙江,其他人都不认识。“要想让大家帮我宣传家乡举办的亚冬会,一定要为他人多付出,多帮助他人,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在机场候机开始郑雪松就一直热心帮助队友。有两位来自北京的姐妹,带的行李较多,郑雪松就主动上前帮助推箱子。一来二去,北京姐妹对老郑印象很好,还主动说:“郑大哥,以后咱仨就是一组,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得到同行者的认可后,郑雪松马上说出了到南极宣传哈尔滨亚冬会,“我们可以和你一起宣传,这是咱们国家的荣耀。”

在游轮上,郑雪松教队友们手机摄影、制作短视频技术。他与队友们的感情很快拉近了。这时,郑雪松才郑重地向队友们透露:“到了南极,我有一件事想麻烦大家”,郑雪松把宣传亚冬会的想法一说,队友们全部支持,大家都纷纷表示要帮郑雪松完成心愿。

令人难忘的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采访现场,郑雪松给记者看了多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最令人难忘的照片是一张合影,12人拉起提前准备的横幅,背景是皑皑白雪覆盖着广袤无垠的大地,晶莹剔透的冰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张照片拍摄得来之不易。”郑雪松告诉记者,拍摄地点是南极普来诺岛,需要从邮轮上下来,再乘坐冲锋舟才能上岛,出于环保考虑,上岛不能带横幅、塑料水瓶。领队就向负责上岛的挪威邮轮高管介绍了郑雪松带横幅是为了宣传亚冬会,也是代表亚洲、代表中国,条幅会消好毒,之后原样带回,邮轮高管才同意。但唯一让他犯难的,就是8米长的横幅,至少要多人才能拉好、拉直,登南极上岛的时间很短,而且还受气候条件限制,说走就得走。拉横幅、拍照来来回回至少也要20分钟的时间,队友们能愿意牺牲自己宝贵的观光时间来帮忙吗?因为此前与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当大家得知要在岛上拉横幅时,团友们纷纷同意。当8米长的横幅在南极展开时,郑雪松和队友们激动不已,拍照、拍视频,大家都为能在南极上参加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第二张照片是单人照,一位穿着海员制服的外国人,郑重地在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照片上的人是邮轮上的大副,签字的地方是邮轮的科普馆。郑雪松通过领队用英语告诉接待人员要利用科普馆搞一次在亚冬会条幅上签字的活动,接待人员汇报之后得到了船方的许可,随后大副代表船方在条幅上签下了自己名字。

第三张照片是荷兰游客和郑雪松的合影,拍摄的地点是邮轮的餐厅。郑雪松告诉记者,餐厅是邮轮上人流集中的地方,所以,他选择在这里发放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胸牌等宣传品、纪念品。在领队翻译的配合下,郑雪松热心地解答游客们的问题、为游客佩戴亚冬会纪念徽章。

郑雪松告诉记者,返回哈尔滨之后,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网站、视频号等刊播了郑雪松的事迹。南极之旅,让郑雪松领略了南极的壮美风光,南极行宣传亚冬会经历也成为郑雪松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忘的回忆,也让北国冰雪名城、“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在南极大陆留下了美好印记,因此,他打算在哈尔滨多开几场公益讲座,为冰城市民分享难忘的回忆,让更多的人热爱家乡……

部分照片由郑雪松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