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科教
哈工大计算学部教授苏小红C语言引路人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7-23 14:15:13

电子报刊

哈工大计算学部教授苏小红

百万学子C语言的引路人

图片由哈工大提供

实习生 徐硕 生活报记者 吕晓艳

30多年的一门“老课”,如何长盛不衰、历久弥新?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基础课,由苏小红执教的C语言程序设计,从校级优秀课程起步,一路升级,先后获评省级精品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100多万学生跟着“小红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完成这门必修课程的学习。22日,本报记者带您一起走近这门课背后的计算学部教授苏小红。

引导普通学生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1991年硕士毕业的苏小红,在高校执教的第一门课程就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当时没有完善的教材,也没有多媒体演示方法,上课的时候我就想办法带上彩色的书页,让同学们感受计算机生成图形的魅力。”

1997年,她来到哈工大,这门课程仍然是她主讲的课程之一。在苏小红的书柜里,装订着五本厚厚的学生反馈记录,让年复一年开设的“老课”持续接受新鲜的反馈和补给。“还记得当初三次机考只得了五分的尴尬处境,当时生怕不及格,找您‘哭诉’了一番。您安慰了我,我也回去按您的指导加把劲去学,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成绩越来越理想。敬业、和蔼、刚毅、一丝不苟……我在您的身上看到了太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秀品质。”一条评论让苏小红意识到,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或许不是向学生传递了多少知识,而是引导普通的学生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教师最大的价值所在。”苏小红说。

推出两门慕课 深受学生欢迎

2013年,慕课在国内崭露头角,苏小红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先机。初次面对镜头录课,没有学生互动,只有冰冷屏幕,让她极不适应,常常话到嘴边却难以启齿,说着说着就口误连连,一个视频片段需要反复录制多次。历经磨合,苏小红终于渐入佳境,很快便一鼓作气推出了两门慕课“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课程自2015年起连续3年入选中国大学MOOC平台最受欢迎课程TOP20,每年选课人数均超万人,2020年春季单期选课人数高达11.9万人。

两门课程刚刚上线的时候,苏小红每天上班后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看看又有多少学习者选课,讨论区又有谁提出问题,感觉在这个平台上与学习者交流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有了这些互动,冰冷的屏幕似乎一下子温暖起来了,每周一次的公告和课程内容发布也成了生活里难以割舍的牵挂和惦念。”苏小红说。

在课程建设的路上越走越远

从一个懵懂的慕课小白到成为慕课的忠实铁粉,再到推动MOOC和SPOC应用,成为混合式教学的改革者,苏小红在课程建设的路上越走越远。苏小红抓住了建设华为“智能基座”课程的机遇,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编码规范,鼓励学生使用鲲鹏平台和鲲鹏开发套件编译运行程序……苏小红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带着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不断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反馈进行改革,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接轨的应用实践能力。“我希望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获评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在线课程。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及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苏小红开始将目光瞄向“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开始了“智能交互式虚拟慕课”的探索,并通过校企合作先后建设了智慧共享课程、雨课堂AI课程。2023年9月,苏小红应邀赴延安大学为教育部慕课西部行做观摩示范课程,在校友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借助全息成像、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苏小红老师的“数字化身”逼真地呈现于课堂或学生面前,打造了慕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并实时语音互动的沉浸式学习场景。该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在国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苏小红主编的三套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很多思政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其中:编程统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程序案例中的回文诗、藏头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使得课程常讲常新,教学创新永无止境。”苏小红说。

把资源和教学成果分享给青年教师

“苏老师是我教师生涯的启蒙教师,也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领路人和先行者。”苏小红课题组青年教师张彦航曾是苏小红的博士研究生,在苏小红的帮助下,张彦航入选首批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苏小红鼓励课程组的老师创新教学方法、积极申请教改立项,并结合每位老师的特点规划个人发展路径,把自己的资源和教学成果分享给青年教师,营造了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课程教学团队,其中还包括国家级青年人才车万翔和江俊君。

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苏小红一直非常感谢自己的领路人——哈工大计算学部省级教学名师王宇颖老师,王宇颖以她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带领课程组将课程从零起步,逐渐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王老师的感染和教导下,苏小红学会了如何教书、如何育人,她也将所学向学院青年教师倾囊相授。“王宇颖老师对待每个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备至。我还记得她常说,一想到孩子们考大学的那种辛苦,我们就必须凭良心来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