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虎日 听虎啸声声
走进东北虎林园 探秘世界最大人工饲养繁育基地的“科技密码”
郑雪峰 摄
郑雪峰 摄
郑雪峰 摄
郑雪峰 摄
文/摄 生活报记者 王伟健 丁毅
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生存着6个亚种,分别是:东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和马来虎。而栖息在我国东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全球体重最大猫科、豹属动物——东北虎,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虎,国际社会将每年的7月29日确定为“全球老虎日”(世界爱虎日)。位于哈尔滨市的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隶属于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我国还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9个野生东北虎保护优先区等集科研、保护、繁育等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东北虎林园始终致力于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和种群数量扩充,探索出一套科学完整、国际领先的东北虎种源繁育方法,为提高野生种群的遗传质量提供了理想的后备资源。在今年“全球老虎日”即将到来之际,生活报记者走进东北虎林园,探秘东北虎的世界。
“二埋汰”“强哥”“憨憨” 网红东北虎引来各地游客
27日上午,记者前往东北虎林园采访。车辆通过两道安全门后,进入了第一个散放区,当游客们将准备好的牛肉条通过安全玻璃的投喂口伸到窗外后,车旁的老虎顺势跳起,将两只强有力的前掌拍在玻璃上,长满倒刺的舌头将肉条勾入虎口,三两下便吞入腹中。
“叔叔,二埋汰搁哪呢?”车上的一位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询问司机。“前面趴着呢,缓台上面那个屁股‘却黑’的就是它。”司机师傅幽默的东北话让车上所有乘客的目光锁定到前方的“大猫”。
“二埋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除了脑袋、背部还能看见虎皮原有的模样,四肢、肚皮等处都被黑泥覆盖。“二埋汰是园区当下最有流量的网红老虎,很多游客都是奔着一睹二埋汰的风采来到园区的。”东北虎林园旅游接待部副部长郑雪峰介绍,为了拓宽对东北虎保护的科普宣传渠道,东北虎林园两年前开始进行网络直播,画面中总有一只浑身上下都是泥的东北虎出现,它很喜欢在泥坑里打滚。起初,工作人员以为它患上了皮肤病或某种疾病,但通过诊查确定其身体非常健康。后来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它就是喜欢把自己弄成那样,网友们就给它起名叫“二埋汰”。
“二埋汰也不是一直都埋汰。”郑雪峰告诉记者,“二埋汰”是一只雄性东北虎,今年7岁了,在散放区里母虎虎缘一般,毕竟谁也不愿意和埋汰虎玩。二埋汰虽然用独特的泥浆造型吸引了粉丝,但却未能获得雌虎的芳心,“如果二埋汰在池塘里洗澡后干干净净地溜达,那一定是要去‘相亲’,可惜二埋汰至今还是单身。”
据了解,除了“二埋汰”,东北虎林园里的网红虎还有很多:每天迷迷糊糊睡不醒觉的“二迷糊”、异性缘特别好的“强哥”、呆呆萌萌却霸气十足的“憨憨”,以及网红虎“可爱多”等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的原型就是哈尔滨东北虎林园里的两只老虎。
这里的东北虎每天在园区里优哉游哉地生活,渴了就喝一口水,想吃零食了就享受来自游客们的爱心投喂,无聊时和虎友们一起嬉戏打闹,病了还有饲养员精心照料……
必要时采取人工干预 虎宝宝健康成长
东北虎林园从建园初期的8只东北虎,发展壮大到如今拥有近400只东北虎,如此规模的种群数量离不开饲养员们在小老虎幼崽时期的悉心照料。
东北虎林园饲养兽医部副部长李大鹏告诉记者,有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在野外观察发现的野生东北虎成年雌虎身边最多出现过3只幼虎,出生后体质较弱且不易成活的虎崽可能率先被淘汰。其次,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可达500~1000平方公里,也会出现野生东北虎在迁徙过程中,幼崽跟不上或跟丢虎妈妈的情况,最终可能仅有一只小东北虎能够成活。
而在东北虎林园,通过人工繁育,成年受孕雌虎最多会成功产下5只小东北虎,正常情况也能达到三四只。雌虎成功分娩后,如果能独立照料幼崽,饲养员不会对其进行人工干预,而对于奶水不足、不会照顾幼崽的雌虎,才会采取人工干预。
“就像喂养人类宝宝一样,喂食奶粉、辅食,再到正餐。”通过幼崽时期的人工饲养,这些小东北虎能够健康成长起来。一般两三个月后会脱离人工干预,防止幼虎对人类产生过度依赖,从而不利于后期的野化训练。脱离人工干预后,同一时期的幼虎会逐步放入园区的步行区内,开始适应野外的生活,然后再逐步按照分类放入适合它们的散放区。
科技赋能 虎舍智能改造便于监测
记者了解到,每只周岁前的小东北虎都会植入芯片,里面记录了它的各类信息,也就是它的成长档案。今后通过采集芯片信息,就能对该只老虎追根溯源。
除此之外,东北虎林园还积极进行科技赋能,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打造了智慧虎舍。以前想要对东北虎进行监测和检查,需要动用麻醉针剂,检查包括测体温、心率等,但是受到麻醉、应激反应等影响,数据难免会产生偏差。如今,通过虎舍内的多功能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老虎的体温、呼吸频率等,从而进一步判断老虎的体征状态。另外,当饲养员要进入虎舍时,智能隔离门通过识别检测,将虎驱离后关闭,识别人走出后才会开启,人工干预不了,避免了误操作,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模拟自然进行野化训练 无人机投喂 全国首例
除了保护和繁育,野化训练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园区内的树植、水系、假山等场景模拟自然,尽量还原野外环境,让老虎们能够适应自然,真正做到“放虎归山”。东北虎林园饲养兽医部副部长李大鹏告诉记者,园区多年来坚持对东北虎开展规模化野化训练,通过定期投放活体鸭、鸡等方式,锻炼东北虎的弹跳能力以及灵活性,增强捕食能力。哈尔滨东北虎林园还进行了全国首例使用无人机进行投喂活食的案例。
随着园区自然环境的提升,园区吸引了大量野鸡、野鸟等动物。采访中,在一处树林,记者目睹了东北虎匍匐缓动、爆发奔跑、纵身跳跃等一系列捕捉野鸡的动作,叹为观止。
“刚才买了一只鸭子投喂,东北虎纷纷向鸭子靠拢,并进行追击、扑俘……”来自福建的游客向记者讲述,他的孩子属虎,从小特别喜欢老虎的玩具,这次来哈尔滨特意到东北虎林园游玩,“这里的东北虎更加威猛,给全家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软硬件升级、文旅融合 打造立体式科普宣传
近年来,到东北虎林园游玩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不二选择,高峰时期游览人数日均过万。每年园区都会对环境进行翻新,种植一些新品种的小树,升级并增加园区内休息长椅的数量和舒适度、美观度,结合时下流行的网红元素适度改造景区……东北虎林园旅游接待部副部长郑雪峰告诉记者,正值炎炎夏季,园区在蛇形铁马处加装了电风扇和喷淋,在游客步行区也加装喷淋,为游客降温。同时,对观光车的玻璃进行了升级改造,取消了铁丝网,不仅结实安全,还能让游客更加直观、清晰地与老虎面对面。
另外,园区将原有燃油车逐步更换为新能源电动车辆,不仅节能减排,还减轻对老虎生活区的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野生东北虎的听力十分灵敏,在野外能够听到两三公里外的细小声音,取消燃油机车是对老虎听力的有效保护。
“为了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在东北虎林园度过愉快的时光,我们增加了多处打卡景观,比如彩绘网红墙、休闲广场、荷花池、美食市集,以及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的‘萌虎乐园’,里面有小老虎、小狮子、小兔子以及羊驼等小动物,可以让孩子更加近距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郑雪峰说,东北虎林园的建园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北虎,更好地宣传东北虎的保护工作和东北虎的科普知识。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将东北虎林园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游客,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东北虎、喜欢东北虎、爱护东北虎,同时也能成为冰城的一张旅游名片,深入带动尔滨旅游文化和经济。
“东北虎林园特意将步行区附近的虎舍升级改造,现在已经成为饲养科普体验馆,这里的45间科普虎舍,能够带给游客更加震撼的科普研学活动。”郑雪峰介绍,东北虎林园研发了多种文创IP,从原来简单围绕老虎创意出的帽子、手套、坐垫,到有东北虎元素的水杯、贴纸、摆件、冰箱贴和体恤等,都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未来还将有更多文创产品要问世。游客通过手中的文创产品就能回想起这段愉快的旅程,从而更加关注东北虎的保护工作。
“我们还与马迭尔进行合作,生产出‘二埋汰’形象的文创雪糕,以及‘可爱多’爪印的文创雪糕,不仅是设计新颖,百年品牌马迭尔冰棍的口味更是征服了游客的味蕾。”郑雪峰说,希望通过各种文创产品和科普活动,使东北虎的保护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据了解,今年7月29日“全球老虎日”,东北虎林园推出了普法宣传、寻虎之旅等多种丰富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