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供热新规征求意见引热议 人大代表、市民建言:
突然降温挺难熬 供热时间能否提前
文/摄 生活报记者 仲亮
哈尔滨的秋天总是很短暂,15日,瑟瑟的冷风伴着雨雪打湿了街头巷尾。当日下午,哈尔滨市香坊区绿海华庭小区居民占先生家中的温度计定格在23.9℃。这提前到来的温暖,与一份正在征求意见的供热新规不谋而合。
日前,哈市住建局下发了《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其中一条格外引人关注——遇到特殊天气,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决定提前供热或者延迟停热,并给予供热单位适当补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等多地早已开栓供热,唯独哈尔滨开栓供热的时间定为10月20日,《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下发后,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希望“看天供热”离市民越来越近。
寒潮中的暖流 个别热企已提前供热
15日下午,哈尔滨气温骤降,室外温度已有了冬天的感觉,然而,当记者走进绿海华庭小区三期10号楼3单元701室占先生家时,一股暖流扑面而来。负责该小区供热工作的珠江物业工作人员对占先生家的室温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显示:温度为23.9℃。占先生穿着背心和单薄的睡裤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小区提前供热了,你看我穿这么少,在家一点儿都不冷,可舒服了。”随后,记者跟随珠江物业的工作人员又随机走访了该小区2号楼3单元1401室、3号楼3单元604室等多户居民家,测温结果显示:温度均已达到20℃以上。在珠江物业的热源车间,机器轰鸣,锅炉正在运转,工作人员时刻监控着仪表盘上的数据。该公司总工程师陈大威介绍,“哈尔滨秋季的气温说变就变,为了让居民住上暖屋子,12日就开始给居民家送热了。”
南岗区鸿朗花园小区的居民也同样提前感受到了温暖。晚上六点,刚下班回家的王先生一进门就脱下了厚重的外套。“昨天这个时候家里还冷冰冰的,今天一进门就感觉不一样,摸了摸暖气片,居然是热的!”记者从已经开栓供热的热企了解到,此次提前供热涉及主城区部分小区,热企主要是考虑到这次寒潮来势迅猛,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明显。
冷暖交织的期盼 天冷希望早点住上暖屋子
与这些提前供热的小区形成对比的是,哈尔滨大多数小区仍在等待20日正式供暖。
在南岗区星源国际小区,赵女士家的温度计显示:只有18℃。“每年10月10日到20日是最难熬的日子,今年尤其冷。我们在家都得穿羽绒服,晚上睡觉要盖两床被子。”
赵女士的说法代表了不少市民的心声。此前,本报曾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多次报道过哈尔滨今冬供热的节点性新闻,不少市民在评论中说出了各自的心声。网友刘小策在留言中细数着周边城市的供热时间:“黑龙江省内大兴安岭、伊春供热最早,牡丹江10月12日开始供热,齐齐哈尔10月13日开始,真心希望省会城市在供热方面多向兄弟地市多多学习。”网友可乐多多在留言中表示:“哈尔滨的供热常说‘看天烧火’,每年3月末天气转暖供热就少烧,可是10月1日至20日期间,天气转凉,供热却迟迟不开栓。”
当日,记者还随机走访了信恒现代城、新松茂樾山等多个小区。在新松茂樾山小区,张大爷一边搓着手一边对记者说:“我在哈尔滨住了60多年,感觉这些年秋天越来越短,有时候国庆节一过就冷得不行。供暖时间是不是也该跟着变一变?”在道外区轩辕小区,70岁的陈奶奶听说“看天供热”可能要写入规定,连连点头:“早该这样了!我们老年人怕冷,每年供暖前那几天都特别难熬。”
针对市民的疑问,哈尔滨市供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现行的供暖起止时间是经过多年实践确定的,即每年的10月20日至次年的4月20日,此项规定已经写入《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看天供热’最大的难点是成本分担。”在哈尔滨一家大型供热企业,一位负责人坦言,“供热企业提前供热产生的燃煤、电力等成本不是小数目,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机制,尤其是大型供热企业难以承担。”
新规背后 让市民看到“看天供热”的曙光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前下发的《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专门提出:“遇到特殊天气,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决定提前供热或者延迟停热,并给予供热单位适当补偿。”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出现,让“看天供热”有了政策依据。哈尔滨市人大代表白云关注供热问题多年,她在仔细阅读征求意见稿后表示:“这条规定体现了民生导向,但关键是如何落实。”她建议,应该建立更科学的气象会商机制。“比如当预测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5℃,或者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就应该启动提前供热,这个标准要明确写进规定里。”对于如何能让市民尽早住上暖屋子,哈市政协委员唐校光建议,哈尔滨应该把“看天供热”写到规定当中,供热更应该人性化一些,天冷了就应该早供热。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此次征求意见将持续至24日,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反馈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让冰城市民看到了“看天供热”的曙光,当规定正式出台后,冰城的深秋或许将不再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