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收藏者讲述火车票里的珍藏记忆
来源:生活报   编辑:   2025-10-12 11:13:34

纸质报销凭证全面取消

收藏者讲述火车票里的珍藏记忆

文/摄 实习生 张佳钰 生活报记者 栾德谦

9月30日,全国铁路开始全面取消“纸质火车票”;10月1日起,铁路部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将由电子发票代替。在纸质报销凭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哈尔滨火车站,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不少旅客抓住最后的机会,去车站打印纸质火车票留作纪念。

报销凭证无纸化 数字出行更方便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报销凭证无纸化后,电子发票成为铁路火车票唯一的报销凭证,旅客可在手机12306上操作获取,无需再到火车站自助售取票终端排队打印。记者9月30日来到哈尔滨站进行采访,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在火车站的自助取票机上,只能打印行程信息单和带有二维码的纸质版电子发票领取单据。

旅客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日里经常出差,之前总是要打印报销凭证:“领取报销凭证有时候也要排队,尤其多人团队出行更麻烦一些,要么出行前提前到站,或者提前一两天领取,如果着急就得先出站,过后再找时间到火车站找自助取票机打印。报销凭证无纸化,极大方便了经常出差的人群。”

旅客:每张车票都像 开启回忆的钥匙

关于纸质车票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旅客王女士说:“每年春节,那张纸质车票,是我握在手里最紧的‘年货’。它是我从异乡通往团圆的唯一通行证。攥着它,挤在喧闹的春运人潮里,心里前所未有的安宁。我知道,票的终点是妈妈做好的年夜饭,是家门口那盏永远为我亮着的灯。现在纸质车票消失了,‘年货’也可以网购了,便捷但不留痕迹。”

曾几何时,每张纸质车票,都是一段旅程的记忆载体。孙女士说:“奶奶75岁那年,我带她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现在我还记得,奶奶拿到火车票时,特意戴上了老花镜,用长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北京西’几个字,再把火车票和身份证放一起,用手绢包好,不时还要打开确认下日期、车次、座位。”

“纸质车票见证了我在省外求学的生活。”旅客小周告诉记者,她于2018年被南京林业大学录取,开启了在省外读书的生活。“每次买到纸质火车票,就意味着能和家人团聚了,或是开学要和父母告别了。”

铁路爱好者:有些怅然若失 有幸见证历史

从小在扎兰屯火车站铁路边长大的80后铁路爱好者闫启富,很喜欢探寻火车票背后的故事:“有一些火车的车次数字、车票日期,对于购买者可能都有特别的意义,可能是生日,也可能是特别纪念日。”记者看到,闫启富的收藏包含他最爱的2084升级K字头前最后一趟车和升级K字头后第一趟车的车票;纸质报销凭证停用前最后一趟车(2025年9月30日23:59,绥化—哈尔滨东)的纸质报销凭证;也有庆祝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7月1日19:21上海南—嘉兴的火车票……“当我知道纸质票取消后,多少有些怅然若失。”闫启富感叹道。

90后黎纲峰是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通过他分享的纸质车票,记者有幸目睹了从1951年的加快票,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森林铁路小火车票,还有北京到海拉尔的中俄双语列车票……每一张车票背后,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出行记忆。通过这些车票,能够感受到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黎纲峰表示:“从硬板票到软纸票,从红色票到蓝色票,这张小纸片曾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随着纸质火车票全面停用,印着车次日期与乡愁的车票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很荣幸,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纸质车票最后一天 众多旅客打卡纪念

9月30日上午,记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售票厅内看到,不少旅客抓住最后的机会,去车站打印最后的纸质火车票。自助售取票机前,询问工作人员如何操作的旅客络绎不绝。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乘客专程前来,打印了一张纸质火车票,并拍照留念:“今天是最后一天有纸质票,想留个纪念。”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行程信息提示单会继续保留,上面会标注发车时间、座位号、候车室等关键信息,方便不熟悉电子操作的旅客使用。纸质火车票的退出,不是一个时代的“消失”,而是铁路服务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方向迈进的开始。那些带着车次、日期与折痕的票根,终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电子车票将陪伴更多人开启新的旅程。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