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遇变故的夫妇成“干爹干妈” “兵儿子”从1个到236个
27载超血缘的亲情故事
生活报记者 栾德谦
五月的完达山,披着翠色新衣,挠力河畔蒲公英乘着春风远行。大岱林场斑驳的土房里,第236次团圆正在上演——27年来,驻守在此的边防民警与于美丽夫妇结成特殊母子情缘。
母亲节前夕,在这座充满爱的小屋里,让我们一起聆听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
夫妻遭遇变故 边检站雪中送炭
1993年春,34岁的王庆安和妻子于美丽从吉林辗转来到完达山腹地。这对勤劳的夫妻在大岱林场扎下根来,晨起伐枝育苗,暮归巡护山林,硬是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林海深处筑起一个家。
1998年冬,王庆安运木材途中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从此,他再也没能离开那张铺着羊皮褥子的土炕。雪上加霜的是,于美丽又确诊了糖尿病。
消息传到两公里外的双鸭山边境管理支队大岱边境检查站时,上士程雷正带着新兵薛力辉巡线。老两口清晰记得,那天晨雾未散,十来个迷彩身影伴随整齐的脚步声,出现在王家的小院外。战士们将凑的367元捐款压在了炕席下。
此后,每个飘着炊烟的清晨,检查站的绿色越野车总会习惯性地多踩一脚油,到干爹干妈院里瞅一眼。战士们把王家小院当成第二个营地,护边宣传册和腌酸菜的粗陶缸并排摆在窗台下,于美丽则成了所有人的“干妈大厨”。
薛力辉至今仍珍藏着一张泛黄的排班表:每天都有一名民警来给老两口帮忙,喂饭擦身、翻身按摩、劈柴挑水。最特别的记录是1999年3月8日,薛力辉用红笔标注着“首次音乐治疗”——他们发现当《小白杨》的旋律响起时,王庆安的脸上都会露出笑容。
“干妈,给您捎了山芹菜!”当薛力辉来看望老两口的时候,于美丽把热腾腾的粘豆包塞进他的背包,薛力辉突然鼻头一酸说:“我能叫您声妈吗?”“好,好!”于美丽拉着薛力辉的手颤抖答应。
干儿子们转业奔向天南海北 亲情却从没断过
老两口的家里,满墙的相框见证着时光的重量。从1998年第一张黑白合影到如今高清的数码照片,12个相框里凝固着235张年轻的面庞。教导员范文涛的手指轻轻抚过玻璃下泛黄的照片:“这是当年送种兔的程雷,现在在萝北可是种植大户;这是您老第一个兵儿子薛力辉,现在在南方发展的可好了……”看着一张张照片,王庆安眯着眼睛细数,竟能准确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
这时,视频通话的提示音忽然响起,屏幕里跳出十几个穿着不同制服的“兵儿子”。“干妈,我在深圳给您订了胰岛素”“我在青岛订的海鲜明天就到”……看到屏幕中“干妈”包的酸菜馅饺子,天南海北的“兵儿子”们赞不绝口,羡慕不已。在一声声问候声中,王庆安忽然抬手指向窗外:“你们看,检查站的老营房还在呢!”顺着他颤抖的手指望去,那座红砖小楼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晕。
新警入职 都会报到两次
据悉,二十多年来,边防检查站成了老两口的“干儿子培训基地”,每当有干儿子调转离开,老两口总会不免感伤;每当有新警入职,都会报到两次:一次是到边检站,一次就是到老两口家和干爹干妈认亲。每当迎接新任干儿子,老两口就会像亲儿子回家一样开心,包起酸菜馅饺子,欢声笑语,新警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
母亲节前夕,大岱林场那座熟悉的土房前,又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干妈,我们回家啦!”教导员范文涛捧着盛开的康乃馨,带着列队整齐的民警们,轻轻推开于美丽家的木门。
炕上的王庆安早已支起脖颈张望,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算着日子该来了!”于美丽系着那条用了二十多年的碎花围裙,颤巍巍迎到院门口,却见队伍里多了张陌生面孔。“这是新分来的民警应世楠,算算应该是第236个兵儿子”。范文涛将应世楠推到身前,年轻人还未开口,于美丽布满老茧的手已抚上他的肩头:“孩子,来,进屋尝尝干妈包的酸菜饺子……”
图片由双鸭山边检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