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青年教师王晓蕊为爱奉献的马头琴姑娘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7-31 22:27:11

从受助学子到公益授琴老师

哈尔滨青年教师王晓蕊为爱奉献的马头琴姑娘

实习生 丁思元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早上8点在希望工程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希望工程的学生们,一把马头琴被轻轻架起,悠扬的旋律瞬间填满了整个房间,来自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校的王晓蕊老师正在细心地教孩子们练琴。

今年28岁的王晓蕊曾是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受益人,2015年她因家庭困难、学习优异,获得了助学金5000元,并成功申请助学贷款2万元,让她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并完成了学业。从此以后,在她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怀揣着这份温暖,她立志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所以毕业后她选择做了老师,来到哈尔滨加入了希望工程,想要帮助更多的困境学子。

据悉,从2024年至今,她共开展了三次假期公益课堂,教授30多名学生演奏马头琴。近日,记者采访了王晓蕊。

助学金让她顺利上大学

2015年夏天,对于来自齐齐哈尔农村的王晓蕊来说,心中充满忐忑,考上大庆师范大学的喜悦,很快被学费的压力冲淡。“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为了学费愁了好几天。幸运的是,学校通知我准备一些信息材料,说是有助学金可以申请。通过申请我受到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的资助,让我可以顺利地去上大学。”王晓蕊说,这5000元不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更在她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这笔助学金让我更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也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大学期间,王晓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许多奖项。

大学快毕业时,王晓蕊来到齐齐哈尔的一家公司实习。“当时实习公司的工资是4000元左右,我计划用这些实习工资偿还助学贷款。通过认真规划,我攒下了2万元,还清贷款后剩下的钱,留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补贴。”说起那段日子,王晓蕊告诉记者,“我从不觉得辛苦,反而感到很充实。靠自己的努力还清了助学贷款,没给爸妈添负担,真的特别有成就感。”

2019年9月,王晓蕊在实习期间恰巧看到了新疆招聘老师的信息,这符合她的职业理想,于是,经过一番了解后,她去新疆做了一名高中生物老师。“领导和同事对我们格外照顾,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新疆的教学经历让王晓蕊更加感恩。

因为爱人与马头琴结缘

2010年1月,在新疆任职半年后,因工作调动,王晓蕊来到了哈尔滨,结识了自己的爱人,也从此开启了与马头琴的缘分。“我的爱人是音乐老师,从事马头琴的相关工作,我也是因为他才开始学习马头琴的。”王晓蕊向记者介绍,“他每天晚上都要拉一会马头琴,我就渐渐地被这种乐器吸引了,于是开始系统学习马头琴。最难的是快节奏的曲子,技巧多,需要反复练习。对于我来说,拉琴是一种解压方式。同时,在学习中,我也了解到很多马头琴的知识,越了解就越觉得应该让更多人认识它。”

学习马头琴的同时,王晓蕊一直怀揣着一颗想要回报社会的心。2024年,她参加了希望工程“希望与爱手拉手活动”,从那时起便和希望工程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她从一个曾经的受助者成为了助人者,“希望工程帮过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多做些事,帮助更多人。”王晓蕊多次与希望工程合作开设马头琴公益班,专门教小学生演奏。“这既能传播民族文化,又能帮助他人,我觉得真是太好了。”

除了教学外,王晓蕊还成了马头琴的“宣传大使”,无论是街头音乐节,还是希望工程的活动,王晓蕊和爱人都会带领学生们上台表演。看着在台上闪闪发光的孩子们,王晓蕊总是感慨道,“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比任何掌声都珍贵。”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文化传递的力量。

提及未来的教育工作和马头琴文化传播等,王晓蕊说:“我觉得很多人对于马头琴这种乐器了解得还不是很充分,也很少有人去学习这样的冷门乐器,所以我们参加了很多演出。例如2024龙江非遗民歌汇、第36届哈尔滨之夏非遗音乐会马头琴专场演出等。我们也一直在做公益班,就是想让更多人,无论是老年人、青年人还是小朋友,都对马头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在哈尔滨的夏日里,那把马头琴的琴弦仍在颤动,不仅奏响了悠扬的乐曲,更编织着一个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从齐齐哈尔的农村到大庆师范学院,从新疆的讲台到哈尔滨的校园,王晓蕊的人生轨迹里,始终带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她希望公益的温暖就像马头琴的旋律,只要琴声不断,温暖就会一直传递下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