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冰城王建华:用手艺雕出美丽人生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8-26 22:31:13

从肢残患者到“龙江蜡雕第一人”,带更多残友活出精彩

冰城王建华:用手艺雕出美丽人生

为残疾人设计的“黑龙腾飞”

王建华带领文艺小分队在养老院义演

文/摄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残疾人必知的十大事情”“三四级残疾人证有什么用”“对重度残疾人给钱给物不如给服务”……在网络上,一个名为“残坚强”的账号,因切实地为残疾网友们科普残疾人知识,而得到很多残友的关注,粉丝超10万,该账号就是哈尔滨市平房区肢残人协会主席王建华运营的。今年57岁的王建华因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疾,但是他从未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多年研究,申请了“蜡雕工艺品原材料”发明专利,成为了“龙江蜡雕第一人”。同时作为哈尔滨市平房区肢残人协会主席,王建华积极听取残友心声,为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25日,是全国残疾预防日,记者采访了王建华。

从车间到蜡雕:在摸索中找到光亮

当记者走进王建华的工作室,看见了很多证书和奖杯,也看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蜡雕作品,在记者感叹的时候,王建华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在我7个月大时,查出患有小儿麻痹症。童年里印象最深的事,就是父母四处带我治病。直到1990年,经历最后一次大手术,求医之路才无奈停下。”

王建华年轻时接父亲的班,进入工厂工作,从一线铸造工人做起,直到40多岁转到二线岗位。“多年前,我们家里停电就点蜡烛,我发现蜡烛淌下的蜡液能随意捏塑,便试着做成小玩具,身边人都觉得很新鲜。”就这样王建华开启了蜡雕之路。

后来,王建华的作品和故事在单位内部的电视台、报纸相继报道,他也渐渐有了名气,他的才能也被残联看见。“当时,残联特意帮我腾了一间屋子作为工作室,让我有地方专心钻研蜡雕技艺。”从此,王建华开始往更难的方向钻研,不断调整蜡的韧性和颜色。2005年,王建华申请了“蜡雕工艺品原材料”发明专利,这门手艺成了他的“招牌”,他也成为了“龙江蜡雕第一人”。

从被助到助人的转变

说起自己研究蜡雕的成功,王建华认为离不开残联的帮扶。“那些年,残联给我家孩子送台灯,冬天冷,就送来煤;得知我买不起材料,就给我报销……”这些暖意,王建华一直记在心里。“因为我是残疾人,我就格外关注残疾人群体,同时也暗暗决定,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为残友们做点事。”因为王建华的工作室设立在平房残联,所以他有了更多接触残友的机会。“经常有人来残联问残疾证怎么办、惠残政策有哪些?我会帮残友们讲解一下,我也会帮残友免费修代步车。”

2013年,王建华加入平房区肢残人协会,2015年升任副主席,2018年当选主席。进入协会后,王建华积极听取身边残友的意见,牵头组建了飞镖健身队、轮椅乒乓球队、轮椅龙珠球队,带20名运动员参加市飞镖比赛,获得男、女子坐姿组第一名;2023年成立文艺小分队,请专业老师教非洲鼓、扇子舞等,带着队员在丁香公园、中央大街办了20场文化活动,让大家走出家门亮亮相。他的蜡雕工作室也成了残友的“学艺站”。

为残友铺路:就业与教学两头奔

今年55岁的赵秀莉,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她在王建华的带领下开始了版画创作。赵秀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他带领我学习,还和我共同创作。以前我觉得残缺的人生也就是那样,但是自从自己有了一技之长,受到别人的赞赏后,我也觉得我的人生更加积极和多彩了。”赵秀莉说道,他们作品还拿去参赛,在哈博会上展出过。

如今的王建华制作视频科普残疾人政策,办视频剪辑直播培训课,带领残友做面点技术培训……他一直在为残友的事情奔忙着。工作室里,残友们学艺的身影不断;手机上,回复政策咨询的消息不停;社区里,文艺小分队的排练声常响。从被命运按下“慢放键”的残疾少年,到撑起一片天的协会主席,他走的每一步都扎实:“只要残友们能过得好,我就接着干。”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