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岛大熊猫馆为“芝士”“芝麻”丰容
食物藏起来 熊猫觅食“上难度”
太阳岛大熊猫馆提供
文/生活报记者 王伟健 李楠 摄/生活报记者 丁毅
太阳岛大熊猫馆自开馆以来,大熊猫“芝士”“芝麻”兄弟一直备受关注。29日,记者了解到,太阳岛大熊猫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兄弟俩进行丰容。什么是丰容?对大熊猫有什么好处?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丰容就是“趣味升级计划”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丰容是一种动物园术语,是指为满足圈养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丰富其生活内容,展示其自然行为而采取的系列措施。丰容就像是一种“趣味升级计划”。通过模拟大熊猫在野外的生存环境、行为模式,为它们提供多样化的生活空间、活动设施和互动机会,打破单调的圈养生活,让大熊猫的身心都能保持健康活跃的状态。
今年8月,本报特派记者在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采访时了解到,在野外,大熊猫一般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高山、溪谷、河流,拥有丛林、枯木、倒木等较为复杂的生态环境。相比野外的大熊猫,圈养大熊猫生活环境较为简单。野生大熊猫每天需要花10至12个小时来采食,而在圈养条件下,大熊猫的采食时间也发生变化。因此,饲养员会通过丰容措施来改善圈养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增加它们的活动量,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圈养环境。丰容可以促进大熊猫表达多样化行为和物种特异性行为,而不仅仅是提升大熊猫的活跃水平。
木质栖架可登高磨爪 树干木马能训练啃咬
工作人员表示,大熊猫的丰容会根据它们的年龄、性格、喜好量身打造。首先是基础的环境丰容,目的是让大熊猫的居住环境更贴近野外。比如在熊猫馆里设置木质栖架,让大熊猫可以爬高望远、磨爪子。其次是行为丰容,主要通过各种“小互动”,激发大熊猫的自然行为。比如可啃咬的树干、木马,能满足它们啃咬、玩耍的需求。再有就是“重头戏”——食物丰容。这不是简单地把食物放在食盆里,而是通过“藏、挂、裹”等方式,让大熊猫需要费点劲才能吃到食物,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锻炼了脑力和动手能力,“就如同在野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觅食一样。”工作人员说。
对于“芝士”“芝麻”来说,饲养员会根据它们的喜好,定期准备不同花样的食物丰容。饲养员会把苹果、胡萝卜等切成小块藏在竹筒的缝隙里,或挂在栖架的树枝上,大熊猫要用爪子扒拉、用嘴巴啃咬,才能吃到这些“美味”;也会把食物放在布袋里,大熊猫要用爪子将布袋里的食物倒出来才能吃得到,这也让大熊猫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重温野外觅食的乐趣。
“在刚刚过去的夏季,因天气炎热,我们还会给两兄弟准备‘冰镇美食丰容’,把它俩爱吃的食物冻在冰块内,它们会一边舔着冰凉的食物,一边享受夏日的清凉,偶尔还会用爪子推一下冰块,玩得不亦乐乎。”工作人员说。
竹汽车里藏吃的 食物高挂架子上
记者看到,在大熊猫馆的后场工作区,工作人员正精心为“芝士”“芝麻”准备各类丰容道具。现场犹如一个创意工坊,饲养员们利用竹子、麻绳和食物,设计出多种既有趣又有益的互动装置。
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竹制玩具,只见他们将竹筒和竹片组装成小汽车和小飞机的形状,还在机身预留缝隙,方便藏入水果块,让大熊猫在推动和拆解的过程中获取食物。另一组人则用竹子搭成一张小桌子,供熊猫啃咬。
工作人员还制作了可悬挂的一捆捆竹筒,模拟野外竹丛的形态。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悬挂方式能促使熊猫站立、伸脖,增加活动量。彩色麻绳缠绕的竹编星星和方盒制作好后要在里面藏上食物,大熊猫透过麻绳的缝隙掏取食物的过程就能锻炼前肢灵活性。
工作人员把白萝卜切成方块,精心雕刻出凹槽,再用胡萝卜丝填充,制作成“萝卜麻将”,这成为大熊猫解暑的趣味零食。此外,苹果、胡萝卜等零食也被塞进竹筒缝隙或挂在栖架上,让“芝士”“芝麻”通过努力获取食物,重现野外觅食行为。
丰容对于“芝士”“芝麻”来说,受益良多。它们不仅每天都充满期待,还能吃得健康,玩得开心,每天活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