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女子寻失散35年的亲人
挨家问 查系统 冰城民警3天助团圆
两个家族欢聚一堂
生活报讯 (实习生李彤 记者史天一) 10月3日,一面印有“寻亲解困 恩重如山”的锦旗跨越千里,从贵州送抵哈尔滨市通河县公安局。61岁的杨女士哽咽着说:“35年了,我终于找到了东北的根!”这场跨越南北的团圆,源于一通求助电话,更凝聚着冰城民警两个月来不放弃的执着与温情。
一通电话 道出35年的牵挂
今年9月,通河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王宏波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贵州省杨女士寻找失散35年的东北亲人。电话那端,杨女士的声音带着颤抖:“我父亲是肇源县南下干部,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我回东北探过亲,可后来地址变了、电话断了,我们再也找不到亲人……”
原来,杨女士的母亲曾是肇源县干部家属,早年随丈夫工作调动迁至贵州。1990年她曾带着杨女士回到东北,寻找通河县的堂兄杨某栋一家,但并未找到。“小时候堂哥堂姐带我抓鱼、摘野果的画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杨女士在电话中说。
线索中断 民警下班仍挨家打听
接到求助后,王宏波立即着手调查。根据杨女士提供的线索,杨某栋老人曾是通河县航运局职工,但因单位改制、档案缺失,系统内已查无此人。
“年代太久远了,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航运局老职工说不定知道情况,他们一起工作过,印象肯定深。”每天下班后,王宏波便都绕路去航运局老家属院,挨家挨户找退休老职工打听。“您认识以前在航运局上班的杨某栋吗?大概80年代还在这工作。”这句话,他每天都要问十几遍,直到一位上了岁数的老职工的出现,“杨某栋我认识,不过他在很多年前就搬离了通河,具体去哪不清楚。”
线索又中断了,搬去了哪里,没有任何方向。王宏波立刻召集同事开会,决定扩大查找范围,一方面,通过户籍系统排查周边市县同名人员;另一方面,再次回到杨某栋原居住地,找老邻居打听搬迁细节。“有位老邻居说,当年好像听杨某栋提过,要去哈尔滨找儿子杨某军。”
不放弃 三天拼出团圆图
顺着这一线索,通过户籍系统比对,民警发现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名叫“杨某军”的男子与要寻找的人高度吻合。但进一步核查时,却发现其身份证号与杨女士提供的堂哥信息不符。“可能是迁户时信息变更。”王宏波推测。他尝试联系杨某军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辗转找到其联系方式。
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王宏波的心跳加速了。“我是杨某军,您找我有什么事?”“您好,请问您认识贵州的杨女士吗?她是您父亲的亲属,找了你们35年。”电话那头的杨某军愣了好几秒,反复确认细节后,声音瞬间哽咽:“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这边的亲人了!”
原来,杨某军一家早已迁居哈尔滨,而杨某栋老人也已经去世,但老人临终前仍念叨着远在贵州的亲人。得知消息后,杨某军和杨女士立即通了话,双方约定时间见面,整个寻找过程仅仅用了三天。
10月3日,杨女士一家和杨某军一家终于在哈尔滨见面,两个家族拍下了一张迟到35年的全家福。“王警官,没有你们,我们这辈子都见不了面。”杨女士将锦旗递给王宏波时,王宏波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你们团圆,我心里真的很欣慰。”
图片由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