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医疗
看冰城精神科医生拯治“日常失序”
来源:生活报   编辑:   2025-10-12 11:15:38

关注世界精神卫生日

熬夜刷小说、强制数地砖……看冰城精神科医生拯治“日常失序”

医院提供

生活报讯 (实习生林坤 刘秋娴 见习记者李晓航 记者王秋实) 12岁男孩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家长以为调皮、偷懒;38岁工程师熬夜刷小说致失眠三年,尝试调整作息,却始终没有改善;29岁教师被“数地砖”强迫症困住社交圈,计数任务让她“失去自由”……这些被精神健康问题缠身的案例日益常见。目前,精神心理疾病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30-44岁等年轻群体,甚至是儿童青少年群体也应受到关注。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跟随哈市第一专科医院一病区主治医师韩云毅,一同了解精神健康问题的日常案例。

男孩写作业走神马虎 原来是病

“这道题讲了三遍还错,你到底有没有听?”因为数学作业上的错题,李女士忍不住提高了音量,坐在书桌前的12岁男孩小宇却只是把头埋得更低,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橡皮,一句话也不说。这样的场景,近半年来在这个家里频繁上演。最让李女士焦虑的是小宇的粗心,明明会写的字总少笔画,计算题抄错数字,就连考试时都能把“+”看成“-”。起初,李女士以为是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她试过盯着写作业,可小宇要么磨磨蹭蹭到凌晨,要么干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直到有一次,她发现小宇躲在卫生间里偷偷哭,问起原因,孩子才哽咽着说:“我也想做好,可我控制不住走神。”

带着疑惑和心疼,李女士带小宇来到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她,小宇并非笨或叛逆,而是出现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倾向,伴随轻度焦虑情绪。原来,半年前小宇转学进入新班级,因为不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第一次月考就考砸了,同学私下里的议论让他变得自卑;加上父母最近总因工作忙争吵,回家后又总盯着他的成绩,多重压力下,大脑难以集中精力,越着急越出错,越出错越害怕,最后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经过细致检查后,医生为小宇进行了神经调控辅助治疗,同时心理老师每周和他进行一次沙盘游戏,帮他释放压力;家里也调整了氛围,父母不再追问分数,而是每天留半小时听小宇讲学校里的小事。两个月后,小宇作业本上的错题少了,甚至在一次数学小测中,因为细心检查,还得了个“优”,以前走神的现象也减少了。

睡前必看武侠小说 看完更加兴奋失眠

“每天睡前不看两小时武侠小说就睡不着,可越看脑子越兴奋,经常到凌晨两三点还睁着眼。”38岁的工程师张先生曾被睡眠障碍困扰近3年。这期间,他试过提前关手机调整作息、服用助眠药物等方法,可睡眠问题始终没有改善。白天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明显下降,连简单的代码调试都要反复核对,工作效率减了大半。实在扛不住的张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就诊。

医生通过专业评估发现,他的睡眠问题根源在于大脑特定区域神经活动异常,便为他制定了神经调控新技术的治疗方案。治疗两周后,张先生睡前不再非武侠小说不可,躺下后翻会儿身就能慢慢睡着。一个疗程结束,他的睡眠时长稳定到了7小时左右,早上醒来不再昏沉,白天敲代码时思路也清晰了,连之前总忘的会议安排,现在也能轻松记下来,整个人的精神头儿又回来了。

受“数地砖”强迫症困扰 不敢出门社交

“不管走在马路上还是楼道里,我必须数清楚脚下的地砖数量,少数一块就浑身不自在,甚至要回头重新走一遍”。29岁的教师李女士被强迫症困扰多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计数,不计心里就不得劲儿。每次出门,她的注意力全在脚下的“计数任务”上——过马路要数斑马线,爬楼梯要数台阶,就连在学校走廊走几步,都要盯着地砖缝反复确认数字,一旦中途被打断,就必须从头数起。

这样无法控制的行为,不仅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更让她越来越害怕去陌生的地方,担心商场的瓷砖图案不规则、担心公园的石板路没规律,她慢慢推掉了朋友聚会、单位团建,社交圈越来越窄。

“我最初以为就是爱较真,直到发现自己因为数错台阶而崩溃大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李女士说,传统心理治疗让她学会了接纳情绪,但难以改变大脑的强迫性思维,李女士来到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接受了神经调控新技术的治疗方案,专门针对关键区域进行干预。经过阶段性治疗,李女士“想数地砖”的念头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面对陌生的商场、公园,她也主动走进去,周末还会约同事去爬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轻松感。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