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公益
尹鹏飞:用肩膀“托”起辖区困难家庭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8-16 22:11:04

帮办残疾证、朗读报纸、调解矛盾……

社区网格员尹鹏飞:用肩膀“托”起辖区困难家庭

生活报记者 于海霞

无论是晨光微露的清晨,还是暮色渐浓的傍晚,在哈市香坊区新成街道农铁社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网格员尹鹏飞忙碌的身影。他的脚步始终穿梭在辖区的各个角落,用行动诠释着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临时爸爸 一张残疾证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网格员,尹鹏飞的日常工作繁杂而琐碎,从政策宣传、信息采集到矛盾调解、环境巡查,每一项都关乎着居民的生活。但在这些常规工作之外,他心里最惦记的,始终是辖区内的重点群体。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那间安静的病房,成了尹鹏飞心头的牵挂。孤儿小珍珍(化名)因先天性脑瘫被遗弃,她的户口在勃利县杏树村,后被七台河市福利院收养并送至省康复医院治疗,残疾证办理成了难题。由于是外地户籍且无监护人,办理残疾证所需的户籍证明、监护人签字等材料难以落实,复杂的办理流程让医院和福利院都束手无策。

尹鹏飞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攥着孩子冰凉的小手,一句“我来跑”就扛下了重担,成了珍珍没有血缘的临时爸爸。代填申请表时逐字核对信息,陪拍证件照时轻声细语地哄着孩子抬头,往返医院整理病历时把资料按日期码得整整齐齐,还协同社区志愿者开车护送小珍珍去评定医院。全程亲力亲为,确保材料齐全、流程规范。更难得的是,在奔波的间隙,他总会出现在珍珍床边,陪她做游戏,给她带玩具和糖果。数月奔波后,当他把崭新的残疾证送到小珍珍床头,孩子含糊地吐出“谢……谢”时,他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头发,眼眶却悄悄红了。

小珍珍残疾证的成功办理,也让更多在康复医院的外地康复儿童及家长了解到了残疾证办理政策。许多因康复需要和身体原因无法往返户籍地的孩子,都纷纷来到农铁社区向尹鹏飞咨询、办理。

仅去年下半年,社区就成功为5名康复儿童完成跨省通办,尹鹏飞成了康复儿童家长们信赖的主心骨。

有声阳光 帮特殊人群准备盲文书籍 读报

“果阿姨,您试试这个!”当尹鹏飞把崭新的智能听书机轻轻放在视力障碍的果阿姨掌心时,这位多年困守于黑暗的老人激动地摸索着按键。一声清晰的语音提示响起,果阿姨开心得握着尹鹏飞的手说:“小尹啊,这智能书真好。”

尹鹏飞深知残疾群体的困境,不仅在身体,更在精神的无依。面对辖区重度残疾人出门难、读书难的情况,针对不同残疾群体特点,他精心准备了盲文书籍、有声读物、大字版图书等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他常常在网格走访时到他们家里坐一坐,为他们朗读报纸、药品说明书、电器使用手册,同时摸摸暖气热不热、检查一下煤气安全。他更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听他们絮叨家长里短,将简单的阅读服务升华为心灵的抚慰与陪伴。

如今,在农铁社区,尹鹏飞带来的“有声阳光”正照亮越来越多残疾居民的生活,用温情与担当,在网格里编织出一张充满暖意的精神守护网。

精准帮扶 为特困家庭送去轮椅

在农铁社区,肢体一级残疾的荆永亮家,是尹鹏飞心里始终放不下的牵挂。

脑干出血后,荆永亮的世界被禁锢在方寸之间,与年迈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家庭无生活来源。当社区为其申请的残联辅助轮椅送到时,尹鹏飞立刻扛起这沉甸甸的期盼,送到他的家中。

“荆大哥,试试这个稳不稳!”他额角渗着汗珠,仔细地组装、调试轮椅的每一个部件,直到确认轮椅移动顺滑、刹车牢靠。当尹鹏飞小心翼翼搀扶荆永亮坐进轮椅的那一刻,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喃喃道:“这下能出门了……能出去看看太阳了。”这把轮椅不仅承载着荆永亮走出家门的渴望,更传递着社区不离不弃的温度。

一纸证明、一缕书声、一把轮椅——尹鹏飞是无数基层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尹鹏飞只是用最朴素的行动,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刻进寻常巷陌的晨昏里。他用铁骨般的坚韧扛起网格里的责任,也用柔肠般的温情守护着辖区居民的幸福与安宁,成为了农铁社区里一道动人的风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