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医疗
为空巢老人、外地患者等预约挂号并陪同就医“跑腿”又出新业务 冰城悄现陪诊员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2-04-10 17:01:35


生活报讯 (记者周琳) 生病时,人往往会变得脆弱。面对偌大的医院、往来的人群和陌生的机器,身心状态都欠佳的孤独就医者,更会觉得孤单无助。“医院越来越现代化,可是老人面对智能机器会手足无措;家人总有脱不开身的工作和事务,孕妇们想独自产检却处处不便;有人为了更好的医疗资源远道而来,但到了陌生的环境难免发蒙……我就是想让他们不再打怵看病。”这是冰城姑娘杨杨(化名)成为一名职业陪诊员的初衷。她在哈尔滨成立了一个项目团队,专门提供陪诊服务。近日,记者听她讲述了自己从事这门新兴职业遇到的五味杂陈。在外人看来,陪诊也许只是场服务,但在杨杨看来,这更像是一场短暂的精神慰藉,陪就医者走过这一段艰难路程的意义远超服务本身。

“原来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陪诊员,直到近几年,南方很多城市逐渐兴起这个职业。”杨杨介绍,在前期考察中,她发现中老年人看病时经常不知道哪一步要做什么,比如不知道去哪里拿报告单等,“我才萌生了在哈尔滨做陪诊员的想法。”

今年2月份,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营,杨杨在哈尔滨正式加盟成立了一个陪诊项目。就诊者可以在小程序预约包含陪诊就医、院内陪护、跑腿取药等陪诊服务。从没人知晓到如今每天都有2到3单,自2021年年末试运营至今,杨杨的陪诊平台已接单300余次,服务过300余位对象。

陪诊服务具体都做什么?“一些老年人腿脚不方便,难以自己排队,也不太会网上预约挂号。很多外地病人本身心情就很焦虑,再加上不熟悉医院情况,一个人看病会非常无助。陪诊员就可以帮忙跑腿。”杨杨解释道,这些都是陪诊可以提供的服务。

初上路遭质疑 “忽悠”老人 说是其儿女朋友

“我人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哈市独居,如果哪天半夜她有事,您可以去帮忙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对方挂断电话。放下电话,杨杨很开心,最近咨询的电话越来越多,不少人预约疫情后去医院看病的陪诊服务。但是一开始,可不是这样的。

这是托儿吧?是黄牛吗?一开始,在推广陪诊服务时,杨杨也听到很多反对、质疑的声音。“我只能一遍一遍地解释,托儿是把你带到其他不正规的医院进行高额收费乱收费,而我只是陪诊,从选择医院到挂号下单,全程由患者本人自己选择,我只负责陪诊、帮跑腿。”在杨杨看来,陪诊师的重点在于陪伴,更是一份信任。

也有很多老年人一时不能接受子女花钱找人陪诊,所以陪诊员经常谎称是其子女的朋友来陪同看病。杨杨开玩笑地说:“有时候,人生不易,全靠演技。”

“姑娘,我自己看病就行,真不用你陪。”一次,在和一位服务对象刘阿姨交流时,刘阿姨本能地“抗拒”陌生人。情况果然和刘阿姨的女儿下单时说的一样,刘阿姨是个独来独往惯了的人,更不可能接受女儿花钱找陪诊。杨杨便按照事前想好的对策“忽悠”道:“阿姨,我是小薇的朋友,小薇特意让我来陪您看病的。”听到杨杨如此说,刘阿姨半信半疑问:“咋没见过你呢。”小微则笑着解释,自己之前和小薇一起在外地上班,也是最近才回来的。刘阿姨恍然大悟,连忙道谢同意了杨杨陪诊。

整整一上午,杨杨全程陪同,帮着刘阿姨进入医院,扫码、取药、取片。结束后,刘阿姨的女儿打来电话感谢,母亲偷偷和她说,这个朋友真不错,特别贴心,这次是看病最顺利的一次。

老人打开心扉 从家里几口人到菜价多少 全告诉陪诊员

接单至今,陪诊对象也有宝妈、孕妇,但更多的是老人,其中一半以上是独居老人,或是儿女远在他乡甚至国外的老夫妇。目前接到的最远订单,是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为母亲下的订单,内容是陪伴母亲去医院开药。

总陪老年人就诊,杨杨和同事们发现,大部分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爱唠嗑。开始时还不熟,在等待叫号或是取片时,很多老人就逐渐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你家几口人啊?”“我家那小孙子才招人稀罕呢……”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家的事,杨杨忍俊不禁。“经常一上午陪诊下来,从一无所知,到最后我对老人家里的人口状况、最近哪块菜市场什么菜降价都能了解一遍。”说到这,杨杨表情有些微妙。她说,能看出他们想要倾诉、想要聊天、渴望陪伴,折射出内心很孤独。

遇特殊求助 女儿怕睹景思人 托其为已故母亲办出院

从业近半年,杨杨他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陪诊情况:有凌晨1点打电话需要赶到医院陪心脏病发作的老人就诊的;有宝妈独自带着1岁儿子看病的;有人在外地需要代开药的……他们还曾接到过更加特殊的求助。

“有一天凌晨两点多,一个患者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肾结石疼得受不了。因为我自己曾经也得过肾结石,疼得都休克了,所以更能理解那种感受,我赶紧大半夜爬起来带患者去医院打止痛针,确实很辛苦。”

还有一次,一天晚上杨杨接到一通电话,对方希望她帮忙替母亲办出院,杨杨当即应允。随着深入的了解,杨杨才意识到事情有些特殊,“我母亲已经去世了,但是出院还没有办理,我真的不想再去医院,一到了那个环境我就想起我母亲……”电话里对方小声啜泣,杨杨有些动容,连连答应对方。

经历过这些,杨杨深有感触:有时候,他们不仅是帮忙陪诊,更是给他们一些情感慰藉。

老客户免费推广 “给有需要的就诊者 多一些陪伴”

为了能提供更完善的陪诊服务,杨杨和同事们会为患者准备陪诊包,包里会放些糖、水果、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有的老人做完空腹检查,等待结果时,怕他们身体受不住,吃点糖或水果可以缓解。”

让杨杨欣慰的是,很多人从开始的戒备到接受到信任,现在很多老客户甚至会免费帮忙推广,有70岁的律师叔叔给介绍客户,有阿姨把他们介绍给邻居……

采访的最后,杨杨告诉记者,未来想要继续扩大团队的规模,让陪诊服务更专业、更规范。“从业到现在,我深有体会,陪伴果然是奢侈的东西。有太多的就诊者需要这项服务了,需要让更多人知道有陪诊的存在,给需要的人多一些陪伴。”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