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我省首次整理开发系列档案探寻白山黑水间的“流人文化”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2-11-22 09:04:49


刑部为和硕恒亲王奏请奉旨夹讯陈梦雷及妻子事给黑龙江将军的咨文

1829年(道光九年),户部尚书大学士英和流放黑龙江的档案

吕留良后人吕晋来请求参加考试的档案

生活报讯 (记者孟薇薇)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与扩展。近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将“流人文化”档案整理开发成系列专题。“在黑龙江历史的深处,曾有着不少流放者(史称“流人”)受尽磨难,苦苦挣扎的身影。我省宁古塔、齐齐哈尔、墨尔根、三姓等地,都是清代有名的流放地。一些‘流人’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生活方式,为黑龙江这片沉寂的土地增添了活力和亮色,推动这片荒凉的黑土地走向文明,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形成了黑龙江地区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化’,掀开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史上的新篇章。”黑龙江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戴丽艳说。

陈梦雷

编著《古今图书集成》 受牵连被发遣至齐齐哈尔

据黑龙江省档案馆一级主任科员陈頔介绍:在这些流放的人员中,有我们较为熟知的康熙朝《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陈梦雷。陈梦雷是福州侯官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正七品官职)。康熙十二年,陈梦雷遭同乡陷害被令戍守奉天尚阳堡(现辽宁省开原县),康熙三十七年,蒙受皇恩召回京城。奉旨侍奉皇三子胤祉读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陈梦雷编著了《古今图书集成》这部巨大的类书。然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祉因觊觎储位,试图密谋,将逆党周昌言私藏家内,制造邪术,祈禳镇魇(道教的法术),因而被贬斥。时年72岁的陈梦雷受到牵连,于雍正元年(1723年)春,将他流放发遣至卜魁(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后死于流放地。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有关陈梦雷的档案,是其于雍正元年(1723年)第二次被流放至黑龙江地区时所记载。此件档案是刑部给黑龙江将军的咨文,是对陈梦雷及其子进行审讯的记载,其大致内容为:陈梦雷称他老眼昏花,诸事皆糊涂,平日并不知道周昌言是什么样的人。之前因为古今图书集成馆人员较少,而周昌言前来考试,因他会书写文字被留在古今图书集成馆进行编修。此后,陈梦雷因不懂六壬数(道教的一种活动,类似跳大神),而周昌言略懂六壬文字,遂将六壬文字交付给他查看。去年,周昌言要去方山县看望生病的母亲,在回乡的路上脱逃,再没有回来。周昌言从事镇魇之事关系重大,而陈梦雷举荐周昌言做官,并且为周昌言回乡探母准备马车,所以对陈梦雷及其子陈胜恩、陈胜关、家奴等人严行密审定罪。案子查明后,奉旨将陈梦雷及其子发遣至齐齐哈尔,并尽快抓捕周昌言。

陈梦雷一生最有成就的就是《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最完整、结构最精善合理的一部类书,被国外学者称为“康熙百科全书”,其资料丰富、内容庞博,可用于查考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材料,也可用来辑佚和校勘古书,史料价值颇高。

英和

流放期间考察研究 记载当地风貌历史

据黑龙江省档案馆三级主任科员曹月介绍:索绰络·英和是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书法家,礼部尚书德保之子。英和5岁即认字,9岁能拉弓射箭,12岁能写诗,在一众八旗子弟当中可谓鹤立鸡群。英和少有俊才,权臣和珅欲召之为婿,德保不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这份档案是1829年(道光九年)道光皇帝因宝华峪地宫(道光皇帝陵寝)渗水案处理两个官员英和和内阁侍读学士牛坤的一份档案。档案记载了皇上选派相士择地修建陵寝,后选定到宝华峪此地,特委任英和代为承办监督修建地宫工程,并责成英和立刻动工。皇上称曾屡次向英和询问土性干湿如何,他不但未将积水渗水情形奏报,并称土性干燥清洁。出现渗水后,皇上责斥牛坤在任期间听任总监督英和,并草率掩盖英和罪责。刑部拟议英和处斩,但查明此案确无赃私之事,于是十月四日(11月10日)下旨:英和著加恩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其子奎照、奎耀随侍前往黑龙江。其孙锡祉的荫生候补员外郎亦被革去。总监督牛坤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英和听旨后随即赴戍。流放期间,英和对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地理风物颇多考察研究,杂记汇编的《卜魁纪略》和诗文汇集《卜略城赋》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卜魁纪略》主要记载齐齐哈尔沿革、兵防、官制、城池、仓储、风俗、物产、文教、山河等项内容,是作者亲自实地考察,故其所记,多可征信。而《卜略城赋》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卜魁城的建城历史方面。赋作中,关于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名的来源,以及卜魁城在清代的建设过程及布局进行了详细叙述。这些珍贵的史料,是研究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地方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是清代黑龙江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清代黑龙江方志文化书写了绚丽篇章。

吕留良

死后被定下“大逆”罪名 百年后仍波及后人

文字狱是指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特权,对知识分子的一种迫害。为了稳固政权,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从文人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轻者被发遣边疆,重者则会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株连九族。文字狱历朝皆有,清朝时则登峰造极。

据黑龙江省档案馆四级调研员管东成介绍:雍正年间,曾发生过一起令人闻之色变的大文字狱,即吕留良案。吕留良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人,其一生一身傲骨,视金钱和仕途如粪土,散尽家财结客,支援反清的义军,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康熙年间,吕留良曾经拒绝应试,被革除诸生(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出家为僧,震惊了当时的朝野。吕留良激进的反清思想体现在他的著作、日记和书信当中,常有谤议及于皇考的言论。吕留良过世后,反清复明代表人物之一曾静崇奉其民族节慨,并为其广播,被告发下狱。而吕留良在死后49年,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被雍正钦定为‘大逆’罪名,惨遭开棺戮尸枭首之刑,所有著作被付之一炬,其子孙、亲朋、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制造了清代以来最大的文字冤狱。其中主要的参与者被处死,免死的吕氏12户111人被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县)。乾隆四十年(1775年)吕氏家族的一部分又被发遣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卜奎古城)。吕氏后人不准改变身份,不准出户为民,世代被奴役,饱尝人间的屈辱。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有一份光绪十二年(1886年),黑龙江将军恭镗、齐齐哈尔副都统禄彭为吕留良后人吕晋来参加考试事给水师营总管苏隆阿札文,从这份档案中可以看出,吕晋来五世祖吕念先因参与叔祖吕懿简捐监被发遣到黑龙江水师营当差,100多年后,吕氏后人吕晋来为求功名援引嘉庆朝律例因有书词狂悖者,家属俱免缘坐请求参加考试,则被清政府以凡吕氏发在宁古塔者永远免其捐考的判决为由,认定吕氏系大逆之后,而且吕晋来先人获罪之案系在案例以前,似不能援引办理,因此拒绝了吕晋来参加考试的请求。这份档案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危害其统治根基之人的仇视,吕留良案虽已过百余年,但清廷对其后人仍旧不能释怀,由此可见“流人”的悲惨命运。直到1909年清政府颁发了新律,解除蓄奴,至此,吕氏子孙才摆脱了为奴作婢的命运。吕留良家族被流放到宁古塔地区后,作为罪犯后裔,虽然不能走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道路,但是在行医、经商的同时,不忘先祖训示,坚持读书学习,点燃了当地的文明之火,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记者采访得知,除了上述三位“流人”档案之外,黑龙江省档案馆还藏有多位流人档案,该馆首次将“流人文化”档案整理开发成系列专题,透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化”故纸记载,可从多维度窥见当时历史及文化背景,对研究黑龙江历史脉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佐证。

图片由黑龙江省档案馆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