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兰西县71岁彭士学做花灯60余载不用电机 人物转灯就能“动起来” 建灯彩博物馆 免费开放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2-02-15 12:00:29


生活报讯 (记者李丹 照片由本人提供) 14日,71岁的彭士学老人在兰西县第四届冰雪花灯游乐园里忙碌着,指挥着花灯师们调整灯光线缆。从手上把玩的小型灯彩,到现在制作3米多高的组合灯彩,作为彭氏灯彩的第六代传人,60多年的时间,老人制作灯彩无数,其中,他制作的中华远航灯彩还被中国彩灯博物馆收藏。14日,生活报记者采访了灯彩老人彭士学。

西瓜灯 竹坯子上的指尖技艺

说起和灯彩技艺结缘,彭士学打开了话匣子。60多年前,彭士学还小,当时刚刚接触灯彩,初次尝试,就用竹坯子就做了一款诱人的西瓜灯,“点上一支蜡烛,准备一碗清水,再来上一把竹坯子,手边放上糊灯的黄宣纸,我就开始制作了。遇到转弯处,用竹坯子沾上清水,在蜡烛上熏烤加热,竹坯子稍微软一些,再用恰到好处的力道掰弯,重复以上工作,最后用线系紧,灯彩的骨架就做好了。”想要灯彩传神,做好骨架后,还要再糊上各色的彩纸。彩绘后,小灯笼内放上蜡烛,最后穿绳,一款诱人的西瓜灯就做好了。

彭士学说,他小时候那个年代,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式的灯彩饰品,小孩子们手拿各色灯笼,嬉笑打闹奔跑在大街上,谁的灯笼好看,那可是孩子堆里的佼佼者。谁家门前的灯彩设计得好看,也象征着新一年更加好运。“那时候不知道啊,拿起西瓜灯容易,拿起灯彩技艺可是一种责任!”彭士学意味深长地说。

人物转灯 小伞带动大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士学掌握的技能逐渐增多,其中转灯技艺的学习让他费了一番工夫。“学习转灯制作的时候,我着实研究了很久。以前,灯笼里没有电机设备,想让一盏灯动起来,就要在灯里面放置一把特殊的小纸伞,利用空气的对流带动伞,挂在灯伞四周的物象就随之转动起来。在烛光的照射下,旋转的物像投向灯窗,也就造就了转灯随风旋转的妙景。”彭士学说,“嘴上说来容易,实际操作可就难了,这把特殊的伞,制作时会受到重量、角度,甚至是竹坯子的质量影响,成功与否,只有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彭士学笑着回忆,制作灯彩的心思远远不止这些,还可以让人物灯彩的眼睛动起来。彭士学说,从1970年开始,家族第5代传承人彭会清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举办了彭氏灯彩首届元宵灯会,一直至今从未间断。当时在家里举办小型灯会,主要是为了增添家族节日的喜庆气氛,自娱自乐,“逐渐的,乡里乡亲都来了,这样规模逐年扩大,到了1980年,我作为彭氏灯彩的第6代传承人,从父亲手里接过举办家庭元宵灯会的重任,到2021年农历元宵佳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彭氏灯彩52届元宵灯会。”

年画灯彩结合 花灯乐园里撒欢

彭士学的妻子刘福丽,在兰西县知道她的人都会赞叹不已。一方面,是由于她作为天津市杨柳青年画的领军人物“年画张”张克强先生的嫡传弟子,画艺深厚;另一方面,是由于她和丈夫彭士学一起,将有着近百年居住史的彭家大院,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大院,成为当地一张传统文化名片。为深度融合两项文化培养技术人才,近三年来,他们培养培训这方面人才已超过200多人。

在兰西县近年的冰雪花灯游乐园项目中,彭士学和刘福丽不仅把传统花灯文化和冰雪文化融合在一起,还把同是非遗项目的年画,很好地融入彭氏灯彩之中,扎制了大型主题灯彩《年画娃娃灯》。灯彩长9.3米、高3.3米、宽3米,灯彩的主体扎制了一个年画娃娃,骑在一条脚踏祥云的巨龙上,灯的后半部拖着一挂看着就喜庆的鞭炮,具有浓郁的年文化喜庆气氛。

说起今后的打算,彭士学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推广灯彩文化,在2021年春夏之际,他新建了一处120平方米的彭氏灯彩、彭氏年画博物馆,和300多平方米的彭氏灯彩传承培训研学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他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解、喜欢、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五光十色人生百味,灯彩里说故事。”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