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悦读
在森林里“办班” 给网友“补课” 曾在央视讲述龙江山林趣事佳木斯小伙潘越:东北腔解说家乡动植物老“招笑”了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2-03-27 13:00:44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你见过猫头鹰在雪地上的“自画像”吗?文武双全的獾子,其实很懂装修?如何在森林里认出野猪的“澡堂子”?野生动物们也有“自助餐厅”?怎么区分黄鼠狼和灰鼠的脚印?……1993年出生的潘越,老家在佳木斯市饶河县五林洞镇双胜村。皮肤黝黑的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潘不白”,四年来带着近30万网友一起探秘家乡森林,用幽默的东北话给大家做最接地气的森林科普,介绍各种有趣的动植物。有网友调侃,每天听他讲解,“有种一对一补习‘动物世界’的感觉”。

不久前,潘越还曾作为乡村观察员,参与了央视节目《振兴路上》的视频连线,讲述小动物如何在东北山林里过冬。

跑偏的“三农主播”

给网友普及自然知识

潘越从小在森林边上长大,走出家门,过条小河,就进林子里了。童年时,他和小伙伴们常在林边采些野菜、松子、山葡萄等。

“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不让孩子们进林子,小时候我们一般偷偷进去走几十米远,回头看不见房子了,就不敢再往前走了。”潘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朋友们在林子里越走越远。可那份对森林的探索热情,很快被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打断了,长大后他们陆续走出山林,进入城市打工,“我们班有 30多个学生,如今留在村里的就俩人”。

潘越曾在县城干过12年的修车工,但他一直不太喜欢这种拘束的生活,2018年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回来种地、跑山、养蜂养牛。潘越生活的五林洞镇双胜村是个“网红村”,当地一些年轻人靠做电商发家致富,他也想卖山特产。

“我本来是想专心当个‘三农主播’,多挣点钱,没想到播着播着就变成‘科普主播’了。”跟记者聊起这几年的“跑偏经历”时,潘越不好意思地笑了。

当初在城里打工,潘越发现,其实很多人的动植物知识十分匮乏,比如聊起一些药食同源的植物藤茎曾被山里人当调料用时,身边人很惊讶。“在我们这些山里人看来是常识的东西,别人竟然一点儿都不了解。还有一些动物,叫什么名,有哪些习性,他们也都一概不知。”

潘越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互联网平台,好好给大家科普一下。很多网友挺好奇:“你为啥懂这么多?”“你讲得绘声绘色的,好像跟动物们唠过嗑似的。”他幽默地回复:“做邻居这么多年了,能不了解嘛!”

“自然课”生动又接地气 东北腔自带喜感 笑翻网友

潘越丰富的山林知识储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传”,他的很多亲戚都是跑山人。小时候,他特别爱听长辈们聊天,那真是纯正的“侃大山”,山林里的各种奇闻异事在热炕头和饭桌上被反复提起,堪称乡土口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返乡后,潘越逐一翻拣出童年记忆里的那些知识和趣事,一边跑山,一边给网友们上起了“自然课”。

跟网上很多专业的科普主播不同,潘越的嘴里很少直接蹦出动植物的学名,往往是“山狸子”“冻青”“狗枣子”这类俗称。他的讲解生动又接地气,比如他给猞猁起外号叫“天线宝宝”,因为它耳朵上竖着能增强听力的两撮毛;他把产橡子的蒙古栎比作野生动物的“自助餐厅”,“饿了一撞树,吃的就掉下来了”;在森林里,他看见一地松树油子,调侃“这棵树刚健身回来,淌了一身汗”;采到榛蘑时,他感慨“小鸡的命运长在蘑菇手里,看来我家的鸡,今天必须要死一个了!”他还曾指着猫头鹰俯冲进雪窠里抓老鼠的翅膀印,啧啧称赞:“瞅瞅人家这自画像,画得真好!”

潘越朴实幽默的东北腔自带喜感,笑翻网友,但也有人听不懂,询问“提流算卦”“五脊六兽”啥意思,他有时还顺道科普一下东北话。

为了讲课时更形象,潘越用树枝在雪地或者泥土上画画,可惜这位“灵魂画手”实在画工欠佳,不得不借用“视频教学”——他在森林里安装了摄像头。闯入镜头的小动物还真不少,机警的黄鼠狼、在雪里打滚的猞猁夫妻、野鸡窝附近徘徊的山狸子……其中,网友们讨论得最欢的是当年被《爸爸去哪儿》带火的“东北第一神兽”傻狍子,视频里的狍子长着一对角,不少人挺好奇:“这真的不是鹿吗?第一次听说狍子也长角。”他告诉网友,“长角的不一定是鹿,也可能是公狍子,一般秋冬季换角……”

上过600多堂“自然课” 冬天雪大 带粮进山“慰问乡亲”

四年来,潘越拍了600多个小视频,这些“自然课”挺涨知识,也令不少网友感慨“知识都学杂了”。树叶发芽之前,可以在山林里收集点桦树水,味道微甜,这曾是山区孩子的“天然饮料”;寒号鸟其实不是鸟,是飞鼠子,储存食物时,它们会把成串的树籽挂在树杈上,它们的尿粪能被制成中药五灵脂;雪兔是中国唯一会变色的野兔,夏天毛是栗褐色的,冬天变成雪白色;黄鼠狼和灰鼠的脚印,形状相似,但灰鼠迈步比较宽;如果山上突然出现一个泥坑,而且里面不长草的话,那通常是野猪洗泥浴的“澡堂子”;能文能武的獾子,冬天会跟小伙伴们组团打洞,它们的爪子特别厉害,十几斤的石块都能从地里抠出来,然后划拉些树叶垫在洞里;“松塔被拿走后松鼠会气得自杀”是谣言,它们每个地方只藏几粒,“仓库”多到可能连自己都记不清了……

深秋进山时,潘越曾用手轻轻捅了一下马蜂窝,这看似危险的动作背后,其实也颇有知识含量。他告诉记者,“马蜂活动是有温度范围的,温度低就不爱出门,所以我不太担心会被追。如果要是夏天的话,我肯定会绕着走。”

潘越的“课堂”挺热闹,但有些知识他会刻意有所保留,比如怎么根据脚印追踪动物,他不会讲得特别细,担心有人学会了干坏事儿,间接伤害到动物。山林里以前有偷猎的,一旦发现锈迹斑斑的狍子套,他会顺手拎走。潘越还曾给两只失去母亲的刺猬小崽儿喂奶,两个月后放归山林。今年冬天雪大,鸟类和小动物觅食较难,他和村民多次扛着小米、玉米面、稻糠、肉等进林子送“粮草”,感觉自己就像“串门慰问乡亲”……

成功安利龙江“宝藏森林” 盼着给游客显摆显摆

当然,跑山人的日常生活,不只有趣味更有艰险。有时候网友托他帮忙在山里寻找某种药材,看见他在悬崖边上采集的视频,直呼“太危险了,以后别采了”。

有一回,潘越走在弯曲的深山小道儿上,听到前面有响动,以为是个人,走近了才发现是只狗熊,他还曾在山上直播时遇到野猪。而潘越所在的五林洞镇附近的山林属于完达山山脉,这两年时有老虎出没,咬死过山里的牛群。每次听他说“我家这又来老虎了”,都有网友担心他遭遇老虎从此彻底“断更”,叮嘱他注意安全,近期尽量少上山……

潘越的儿子今年才两岁多,正咿呀学语,他曾在视频里絮絮叨叨地教儿子辨认植物,那一声声“儿子”,让不少网友怀疑“你在占我们便宜”。潘越直喊冤枉:“我就是有点儿心急,管孩子能不能记住呢,反正讲讲挺有意思的,就像小时候我爸教我的那样。”因为预料到自己日后可能也会“鸡娃”,潘越想趁着儿子还没上学,让他多亲近亲近自然。

未来,这位跑偏的“三农主播”,还想继续做森林科普内容。潘越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黑龙江的“宝藏森林”,多掌握点“可能没那么有用”的知识。很多南方人给他留言,说想等疫情结束后来黑龙江玩,让他当导游,组团到深山里转转,亲眼看看他在视频里讲过的那些动植物。

潘越很是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他笑道:“咱家山里有这么多好东西,他们家都没有,哈哈,到时候我可得当面好好显摆显摆!”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