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文旅
摄影作品入选全国首届群文影像大展 接受本报采访 谈专注艺术摄影43年遇波:用镜头定格精彩瞬间 记录“龙江文艺之美”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2-04-13 10:44:00

电子报刊


《雏燕飞翔》

艺校生日常排练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

79岁的乔梁,在民族舞剧《原风》中和学生一起扭起秧歌  照片由遇波提供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晓晨

在哈尔滨的一些重大演出现场,你总能看到同一个人,穿着摄影人钟爱的摄影马甲,端着相机紧盯着舞台,适时地按动快门,他就是冰城摄影人遇波,现任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艺术摄影学会副秘书长。近日,他的摄影作品《雏燕飞翔》入选“时代·文化·传承”——全国首届群文影像大展。

62岁的遇波,已专注艺术摄影43年,十几个硬盘存储着40余万张照片。他的作品以舞台照片为主,也参与了龙江很多重量级演出的拍摄。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很多人通过他的摄影作品,看到舞台上的精彩瞬间,而在他作品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有艺术生平日里枯燥的训练,有大型演出背后演职人员的辛苦,有八旬老人钟情东北秧歌几十载的执着情怀,更有他作为一名文艺人,记录龙江文艺蓬勃发展的骄傲与豪迈……

拍摄了大量艺校生的排练日常

“舞蹈是‘残酷’的艺术 曼妙的舞姿背后是单调枯燥的训练”

遇波1979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京剧班,毕业留校时因为喜欢摄影,正赶上学校电化教学缺人手,他便拿起了相机,开启了艺术摄影。所以在他拍摄的照片中,许多都是学生练功、演出的照片,此次获奖的《雏燕飞翔》也是一样。

《雏燕飞翔》这组摄影作品,一共四张,反映的是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生毕业汇报时的基本功展示。第一张主色调是绚丽的红色,身着红色衣裙的女孩们兴奋地将红色的手绢抛向天空,脸上充满着追求梦想的欢喜,接下来的几张照片则以灰黑为主色调,女孩们身体线条在极限拉伸,嘴角努力保持着微笑,尽力展现着舞蹈的美……遇波表示,这组照片主要表现的是学生带着色彩斑斓、追求梦想的状态学习舞蹈,但每天面对单调枯燥的基本功训练课时也会厌倦、疲惫,但他们依然在坚守。

遇波坦言,自己拍摄的大部分照片,是演员们在舞台表演时自己抓拍的,但他也喜欢拍幕后,觉得孩子们日常的训练生活,更动人、更具真实色彩。“学舞蹈的孩子每天都需要练腰功、腿功等基本功训练。无论严寒酷暑,孩子们永远穿着舞蹈服在练功房练舞,即使课间休息聊天时也要保持压腿状态。”

遇波坦言,舞蹈是“残酷”的艺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跳得好不好通过形体动作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要想有不错的展示, 必须在台下有足够的辛苦。“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重复的磨炼,就无法突破身体的极限。一个舞者要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有所成,这些孩子真的不容易。”说起照片里的孩子,遇波感慨道。

3个月跟拍7部大戏

“有幸见证我省原创作品的井喷,龙江韵味让人着迷”

几十年的舞台摄影经历,让遇波声名远播,成了行业内的大咖。除了在学校拍片,很多专业院团也邀约他拍摄演出照片。而他也有幸,用镜头记录下龙江原创作品的“井喷”。“这些年我省文艺演出越来越多,尤其是原创剧目增加了很多,都是浓浓的龙江韵味让我着迷。我有时甚至要连轴转拍片,作为一名文艺人,累也快乐着。”

据遇波介绍,202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集中举行全省优秀剧目展演,自己从4月初忙到6月末,参与了省京剧院的现代京剧《血沃冰花》,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秘密在脚下》和木偶剧《鹤鸣》,省歌舞剧院的歌剧《铁人三重奏》,省演艺集团的音乐剧《铁人在非洲》,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音乐剧《红孩子》等7部重量级剧目的舞台拍摄。那段时间,遇波泡在后台,跟着彩排,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但人总是乐呵呵的,用他的话说“看到这么多精彩的演出,我高兴,浑身也有使不完的劲儿”。

遇波称自己最记忆犹新的,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的拍摄。这部由我省18家单位近千名演职人员共同打造的史诗级剧目,被专家称为“一部永不落幕的保留剧目”。全程参与了彩排和演出的遇波表示:“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每天排练时间长达十余小时。有的舞蹈演员腿受伤了,缠着绷带,只要音乐一响起,他们就坚持上台排练。”有个舞蹈反映的是铁人精神,一群年轻的男舞蹈演员穿着棉衣棉裤,戴着厚重的头盔,演绎钻井工人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场面。从彩排到演出,每次看这个节目,他都感动不已,“那是七八月哈尔滨最热的时候,这个舞蹈特别消耗体力,演完后演员的棉衣都湿透了,好多演员热得起了痱子……”

43年里拍了40多万张照片……

“照片中的主人公们 也一直激励着我”

在遇波十几个硬盘存储的40多万张照片,绝大多数是艺术工作者的倩影。这其中,有知名的梨园大家,也有初出茅庐的演员新秀。还有的人,遇波会跟拍三四十年,比如东北大秧歌舞蹈教育家、舞蹈教授、东北民间舞教学的奠基人乔梁。

今年83岁的乔梁,从13岁开始扭秧歌,现在还在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线教学,屈伸、踢步、手绢花……亲自示范,乐此不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遇波就将镜头对准了乔梁,从不惑之年到耄耋之年,从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到舞台上的风姿绰约,一张张照片记录下老人浓浓的秧歌情。

遇波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是2018年12月,以乔梁为原型创作的原创民族舞剧《原风》被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搬上舞台,在节目尾声处,79岁的乔梁落落大方地走上舞台,扭起她熟悉又挚爱的秧歌。“这出戏的演员几乎都是乔梁的学生,舞台上她带着学生们忘情地笑着、跳着,脚下前踢步、单手片花、起身打转……观众掌声雷动,演员眼中全是敬意。我当时不停地举起相机,生怕错过精彩的画面,但拍着拍着,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相机的取景窗都变得模糊了。”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遇波称,只要接到邀约,他还是会尽量去现场,“艺术是有灵魂的,他们深入骨髓地对美的追求一直激励着我。艺术工作者的舞台生涯其实很短暂,有机会用照片记录下龙江舞台上那些珍贵而美好的时刻是我的幸运。我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定格那些精彩的瞬间,彰显更多的‘龙江文艺之美’。”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