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专栏
《神奇黑土地》之新农人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2-11-25 09:45:40

“还是这块地,过去我们一年忙到头,打出来的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现在是自己吃不了,还能卖不老少。”黑龙江省海伦市小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海军的父亲是个种地的“老把式”,这些年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块地粮食产量的变化。

“多年的秸秆覆盖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生物性状,一些地块有了蚯蚓,还能减少土壤风雨侵蚀,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北大荒集团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部副部长陈国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土地的变化。

“我刚开始推行黑土地保护利用方法的时候,坐村民炕头跟人家唠,自己掏钱买农机给人家使,可人家也不愿意。现在大家都有了黑土地要保护利用的意识,天天主动找我咨询的人特别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晓增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人的变化。

黑龙江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作为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它们是黑龙江扛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管控与修复并重、保护与利用统筹、用地与养地结合,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三位一体“长牙齿”的硬措施,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守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命根子”。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晓增一辈子致力于黑土地保护

用养结合帮黑土地“变肥”

“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这是过去的黑土地。

由于过度耕作,“原来松软的黑土地,变得板结、不吃水,粮食种在地里就像进入‘闷罐’。”杨海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韩晓增眼中,现在的黑土地像是一个亚健康的小伙子:“干了很多活,消耗了大量体力,却好几天没吃饭,身体有点吃不消,面黄肌瘦。”

既然黑土地“病了”,那就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通过多年定位观测试验,韩晓增带领团队找到了病因:东北平原水土流失区域黑土层迁移是导致黑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土壤旋耕或犁耕加速土壤有机质矿化,秸秆离田等措施造成有机物质归还少,导致有机质形成不足,造成黑土“变瘦”。

为此,韩晓增团队摸索出一套控制黑土有机质退化的“药方”——肥沃耕层构建技术,并在2004年开始与杨海军合作试验:通过秋整地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深混还田,在打破犁底层的同时,起到梯次加深耕作层、厚沃增肥的效果。通过玉米大豆高效轮作,实现300亩玉米每亩增产81.6公斤,300亩大豆每亩增产18公斤。

“我种一辈子地了,从来没见过用地底下翻上来的‘生土’种地,没后劲儿,肯定减产。”试验初期,杨海军的父亲并不看好这种模式,但是粮食的增产与自家地力的提升最终让老人家由衷竖起大拇哥:种地用这个法子还真不赖!

如今,我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分区治理,构建了黑土保护“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而且通过科技服务、资金支持、政策引领,不断让“耕地中的大熊猫”越来越健壮。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不仅要合理用地,还要科学养地,只有这样才能造福子孙后代。”韩晓增说。

无人机喷药

多措并举为黑土地“增绿”

秸秆还田为黑土地“强身健体”,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则为黑土地“增绿”。

7月正是作物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期,在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莲花管理区,一台自走式喷雾机正对玉米进行喷雾。

“这款喷雾机的风幕系统能防止药液飘移,减少农药用量。”莲花管理区技术员翟恒飞说,喷雾机所使用的“绿色农药”比传统农药污染小很多,可以把对黑土地的影响降低。

在黑龙江省,保护黑土科学用药用肥已成为共识。北安市宇新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种植7000亩黑河市绿色农业科技园区示范田,该合作社理事长王福贵说,合作社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秋收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价格都将高于市面产品。

“我们不但科学施用化肥与农药,而且通过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进一步实现对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王福贵介绍,合作社装备规模2100万元,农机设备54台件,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开花”。

黑龙江省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分区域、分土类、分作物加大关键技术的综合组装和推广应用。通过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4%,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2%和45%。通过建立科学的轮耕制度,全省累计装备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数量达到7.7万台,旱田实现每3年深松一次。

此外,黑龙江省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19个畜牧大县和畜禽粪污资源量大县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海伦市原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田、青贮、秸秆、肉牛、牛粪有效利用起来,进行生态有机种养殖,实现良性循环发展,自身发展有了前景也有了“钱景”。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达80.1%。

韩晓增(右)与杨海军(左)交流保护黑土地经验

从上到下为黑土地“护航”

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耕地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依法治土对黑龙江省来说意义重大。就在黑土地保护法表决通过后,多位黑土保护专家学者和基层田长纷纷发声:“我们看到了黑土地越来越好的希望!”

“我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立法保护黑土地的国家,我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而骄傲与自豪。”此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曾受邀参加座谈会,他的意见和建议在其中都有体现。

在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法治保障的道路上,黑龙江省率先迈开了脚步。2021年9月,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方案(试行)》,如今,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责任体系已经建立,各级田长们将围绕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目标,用“长牙齿”措施保护每一寸耕地。

此外,黑龙江省着眼新阶段黑土地保护利用新要求、新任务,结合省情实际,3月1日正式实施《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修订《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保护黑土地的龙江力量正在源源不断地汇聚。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