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资讯
铁轨织梦兴龙江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绘就龙江振兴“钢铁答卷”
来源:   编辑:   2025-10-28 10:21:52

深秋的龙江大地,稻浪如海,一列列钢铁长龙蜿蜒前行,载着热望,奔向远方。今年前9个月,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累计发送旅客7300余万人次,发送货物16000余万吨,客货运输双双跑出加速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一趟趟列车勾勒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壮美画卷,为龙江振兴写下充满烟火气的生动注脚。

曲艺伟 摄

高铁织密幸福网 千里行程成咫尺

10月21日,秋阳裹着微凉的风,K1014次列车从牡丹江站启程,一路向南驶向杭州。“以前去江南得转两趟车,现在家门口就能直达,太省心了!”车厢内,拿着手机拍照留念的张阿姨笑着说。这趟承载着黑龙江与江南水乡深厚情谊的快速列车,在今年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首次将运行轨迹由山海关延伸至西子湖畔,让牡丹江与杭州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实现了直通互联的温暖“牵手”。

这样充满温度的变化,正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服务龙江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始终将“满足旅客需求”放在首位,以每一次运行图调整为契机,在列车等级、运行区段、停靠时刻上精耕细作,致力打造“高普互补、品类齐全”的铁路客运产品体系。

今年以来,京哈高铁上的“标杆车”增至4对;哈尔滨至北京间的高速动车组再添2对;北京朝阳方向高铁列车扩容至12对,早晚高峰时段密集开行的“通勤高铁”让黑土地与首都之间的商务往来愈发便捷。在黑龙江省内,75列旅客列车运行时刻得到重新优化,哈齐、哈牡高铁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90分钟以内,哈佳高铁也控制在120分钟以内。时间,在铁轨上被重新丈量,百姓的出行体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早上在哈尔滨吃红肠,中午到牡丹江游镜泊湖,下午去佳木斯尝江鱼,晚上回哈尔滨看索菲亚教堂夜景……有了环线高铁,一日游多地轻松实现!”来自山东的游客陈先生兴奋地分享着他的行程。他口中的环线高铁,正是以哈尔滨为起点,经哈牡高铁、沈佳高铁牡佳段、哈佳铁路,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回到哈尔滨的动车组列车。这条覆盖龙江50%以上人口的高铁环线,正以1小时直达牡丹江、2小时联通佳木斯、3小时覆盖东部6市的速度,将龙江大地的冰雪奇观、森林秘境与口岸风情串联成流动的风景线,成为激活黑龙江文旅经济的“黄金动脉”。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连接哈尔滨与亚布力两大赛区的高铁更是“火力全开”,日均开行51列,其中6列“点对点”高铁将运行时间压缩到62分钟。运动员们中午在亚布力滑雪场训练,下午就能到哈尔滨准备参加开幕式,冰雪“快车道”的效率,让国内外宾客赞不绝口。

目前,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图定旅客列车开行数量已达284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60.5对,始发席位能力提高至日均26.5万个。越织越密的铁路网,不仅为旅客出行按下“快进键”,也拉近了龙江与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陆思男 摄

特色服务暖人心 出行体验再升级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正是出游好时节。一趟趟开往伊春、港澳方向的“银发专列”,满载欢声笑语,带领老年游客徜徉森林氧吧,畅游闽粤山水。“悠享龙江·银旅号”舒适型银发主题专列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商务部等9单位《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全新打造的适老化旅游专列。

针对银发族的出行需要,全车进行了41项适老化设计。车内地面平整无高差,拐角采用圆弧过渡,涉水区域做了防滑处理,走廊和卫生间里33毫米粗的扶手,是老人行走时最安心的“依靠”;封闭包间和卫生间里的“SOS”紧急呼叫装置、医疗功能区的冷藏设备与脊柱理疗床,还有全程随行的保健顾问,把“安全”二字刻进每一个细节。

“这专列比宾馆都舒服,太适合我们老年人了!”来自齐齐哈尔的张大爷一边在伊春的“森林氧吧”里打卡拍照,一边笑着说。自8月22日首发以来,“银旅号”舒适型银发主题专列已经开行3趟,接待游客1000余人。

森林苍翠如海,江河奔腾如歌,冰雪晶莹如梦……大美龙江,四季皆景。近年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聚焦旅游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运力资源,设计开发了长短结合、快慢相宜、传统与时尚交织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伊春号”“林都号”“呼伦贝尔号”“雪国号”等专列品牌日趋成熟,覆盖了牡丹江、伊春、漠河、抚远等热门旅游方向,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出游需要。

吴雨南 摄

今年以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累计开行旅游专列120列,服务游客4.3万余人次。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通过一趟趟列车,加速转化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

为进一步丰富旅客出行体验,近年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打造特色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新年伊始,哈铁文化列车驶入哈尔滨站音乐舞台,“冰雪音乐会”再次惊艳亮相;4187次列车上连续3年开办“列车大集”,旅客们买年货、赏民俗、观看非遗表演,在旅途中感受不一样的烟火气;加开的多趟定制化“歌迷专列”上,精心布置了主题装饰、安排互动环节,为歌迷打造“交通+文旅+演艺”的融合新场景。

此外,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还多维度发力,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推出动车组定期票、计次票等多样化客票产品,覆盖所有管内动车线路。今年以来计次票销售同比增长83.2%,定期票销量达去年同期20倍;增设车站双向闸机,持续优化重点旅客服务流程,累计为2万余名重点旅客提供贴心服务;推行便捷充电、厕所革命、宠物托运等一系列便民举措,真正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体现在每一处细节、每一次服务之中。

货物列车加速跑 产业发展添动能

10月11日上午,一列编组50辆、满载3200余吨金黄玉米的粮食专列,从双鸭山升昌站鸣笛启程,直奔辽宁大连金港。这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今年开行的首趟粮食集港图定直达货运班列,它不仅为“北粮南运”按下了精准高效的“加速键”,更成为铁路货运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今年以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积极推进铁路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创新运输服务模式,通过物流总包、多式联运、定点班列等一系列举措,助力粮食企业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为破解传统敞车运粮损耗高、效率低的难题,齐齐哈尔铁路物流中心为中粮米业等企业定制20尺35吨顶开门粮食专用集装箱,凭借密封性强、适配高效装卸的优势实现“门到门”运输,每箱安全装载稻谷约22吨,从根本上减少中途倒装损耗;针对五常等地中小粮企单批运量小的痛点,哈尔滨铁路物流中心创新推出“拼箱制”服务,将多家同方向货物集结运输。

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上,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以“精准对接+服务创新”为抓手,主动为客户打通运输中的“堵点”。他们与建龙重工等企业反复洽谈,创新设置阶梯运价,为钢铁产业扩能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运输支撑。同时,深挖地方物流潜力,落地了呼盛矿混煤、虎林玉米等27个物流总包项目,让铁路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区域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煤炭运输,关乎民生冷暖,连接工业命脉。在这条“能源通道”上,铁路部门于细节处下足功夫,让煤炭运输高效之余,更添一份暖心。针对一些企业“国产煤+进口俄煤”掺混的特殊需求,齐齐哈尔铁路物流中心推出了“短驳专列”模式,配备专属营销员,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实现空车调配、重车挂运“五优先”,有效解决了短距离运输二次装卸货损大、汽运量小的难题。

眼下,随着冬季临近,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积极调整滨洲线天窗时间,全力提升煤炭外运通道能力。为各大热电企业量身打造“厂外仓”供应模式,与龙煤集团合作拓展省外市场,开发扎赉诺尔至营口热电煤、鄂温克电厂短途运输等新项目,并在昂昂溪、富拉尔基、牙克石等地建成5个煤炭掺混基地,全面提升极寒地区能源保供能力。截至目前,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已累计发运煤炭8700余万吨,切实保障百姓温暖过冬和地方经济平稳运行。

陆思南 摄

口岸扩能展新姿 向北开放启新程

十月的龙江大地,处处涌动着开放发展的热潮。同江北铁路口岸集装箱换装场内,明黄色龙门吊精准起落,满载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提质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后,一列列出入境列车疾驰在中俄国境线上,速度较过去提升1倍以上;国际联运大厅内,数字口岸系统高效运转,一幅以钢铁大动脉为根基、以智慧口岸为支点的开放画卷,在祖国北疆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以基础设施升级、运输效能提升、智慧口岸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铁路口岸提档升级,让中欧班列东通道持续释放“黄金效益”,为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我国第6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口岸站,同江北站的蜕变是口岸发展的生动缩影。从2023年7月开通运行初期仅办理煤炭、铁矿粉等进口业务,到如今运输品类扩展至铝锭、化工原料、汽车配件等十几种,全年货物发送量突破500万吨,昔日边陲小站已成长为联通欧亚的重要节点。

“现在日均接入货车能达到4.2列,同比增长16.7%,其中6月11日接入7列,创下口岸开通以来单日接车最高纪录!”同江铁路口岸运转车间值班站长朴忠宪自豪地说。在他身后,一列满载汽车和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正缓缓驶出站台,10天后将抵达莫斯科。

除标注外均由铁路部门提供

如今,满洲里、绥芬河、同江北三大口岸集群构成的中欧班列“东通道”,已经成为联通亚欧经贸的重要枢纽。今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的班列已突破4200列,运送各类货品超43万标准箱,通行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三成。目前中欧班列“东通道”已通达欧洲14个国家,覆盖国内60余座城市,形成了27条稳定运行的跨国班列线路。

近年来,为持续扩大口岸通道作用,一大批重点工程在国境线上落地生根。绥芬河铁路口岸南场到发线延长工程顺利完成,接发车能力从原来的40辆提升至71辆。同江口岸积极推进效能提升工程,龙门吊数量从建站初期的十几台增加至25台,单车换装作业时间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减至40分钟以内。

此外,贯穿龙江大地的“哈伊高铁”“佳同扩能改造”等工程相继启动,构建起“口岸+通道+枢纽”的现代化物流体系。铁轨在广袤土地上不断延伸,车站在时代浪潮中加速升级,一条活力奔涌的向北开放大通道,正沿着钢铁脉络徐徐铺展。

从边陲小站到国际枢纽,从传统换装到智慧通关,铁路口岸的每一次升级,都为龙江对接世界搭建更宽广的桥梁。一列列奔驰的“钢铁驼队”,不仅运载着货物,更承载着合作共赢的愿景,在龙江大地上书写着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通讯员:王曼 唐守弘;记者:栾德谦

吴雨南 摄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