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退休教师刘香环
开设银龄课堂教压花 锁住鲜花绿叶最美一刻

刘香环




文/摄 实习生 韩晴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落叶浸了秋光,浅褐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如绣,带着几分慵懒慢悠悠坠下。风一吹,万千叶片成群起舞,旋转、翻飞,把整条街道都染成暖融融的色调。落叶是秋的信笺,在空中划出舒缓的弧线,最终归于尘土,藏着季节的轮回与温柔。秋日的美景,转瞬即逝,如何留住秋天的美呢?压花教师刘香环的这堂公益课,也许能够带给你答案。
用创意巧思 将秋日美景定格在画纸上
10月30日上午,东北林业大学一间阅览室里暖意融融,一场针对“敬老月”开展的压花画公益课正在进行。64岁东北林业大学退休教师刘香环正耐心指导着6名退休教师学员勾勒背景。泛红的枫树叶、娇嫩的粉白菊花在桌面上错落铺陈,学员们屏息凝神,用镊子小心翼翼地调整花材位置,将冰城的秋日美景定格在画纸上。
“枫叶要选稍浅的红色,太红的压完会变黑;黄菊花和粉菊花比红菊花更适合做画,不会渗色。”刘香环一边示范色粉笔打底技巧,一边讲解。她拿起蓝色色粉笔,在哑光卡纸上轻轻涂抹,“背景要模拟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面浅一点,越往下越深,再加点黄,蓝黄相接就成了黄绿色,像草地的颜色”。
学员们围坐桌前,有的用泡沫板辅助上色,有的直接用手指晕染,让色彩过渡得更自然。“用点力气,这个泡沫不太爱上色”“粉别往地上抖,抖在桌子上方便清理”。刘香环穿梭在学员间,及时解答疑问,纠正操作细节。现场工具丰富却不复杂,色粉笔、镊子、剪刀、胶水、牙签,还有学员们从家里带来的旧书本、重物,这些生活化的工具让压花技艺变得触手可及。
构图环节更是创意十足。学员们将烘干的树叶剪成花篮形状,把菊花错落摆放,遵循大花朝下、小花朝上的原则,避免画面头重脚轻。“枫叶尖露在上面更好看”“少放几片叶子,别遮挡花朵的美感”,刘香环不时给出建议。记者也跟着体验了一把,发现虽然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压花画在整体构图上要遵循大自然的美感,同时在操作中要有耐心和细心,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碰碎叶子或花瓣,最重要的是考验个人的审美能力,要不断试验摆放,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除了常规的构图,有的学员还准备用钢笔在作品上题字,为画面增添文化韵味。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原本普通的花叶在学员手中重获新生,化作一幅幅兼具自然之美与创意巧思的压花画。
“压花画不用复杂工具 在家也能做”
“哈尔滨的秋天藏着很多适合压花的宝贝。”刘香环说,夏季的波斯菊、一串红、一串蓝;秋季的白桦叶、山楂树的叶子、枫树叶、火炬树、硫华菊、茶条槭等,都是压花的优质选材。“这些植物的颜色会自然渐变,从绿到黄再到红,压出来的效果特别灵动。”
对于普通市民想在家尝试,刘香环分享了简易实用的技法:无需专业压花器,用书本和纸巾就能完成制作。“把花材夹在纸巾中间,每隔10张纸放一层,上面用重物压实,每天换一次纸巾,很快就能脱水干燥。”如果想加快速度,还能用微波炉烘干。她特别提醒,采花后要立即用塑料袋装好保水,避免水分流失影响效果;花材一定要干燥平整,构图时注意色彩搭配和层次感。
“原来不用复杂工具,在家也能做压花画。”学员左老师已经跟刘香环学了3年多,她拿起自己的作品介绍:“现在散步时,看到好看的叶子就想捡回来,既能装点生活空间,又能静心养性。”刘香环说,压花画的画框最好选木质的,中式画框更能凸显返璞归真的韵味,成品还能用水晶胶封装,呈现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
三十年的坚守与传承 只为那份定格时光的美好记忆
1995年,时任化学系教师的刘香环偶然捡到一片落叶,受做植物染色体研究的张斅方老师启发,她开始涉足压花领域。“当时张老师做的压花画容易褪色,我就开始研发保色技术。”刘香环说,她最初专注于花材保色,后来逐渐拓展到压花工艺创新。在追求技术革新和艺术审美的路上,她从2003年至今已拥有国家专利7项,并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压花大赛最高优秀奖。
“前些年,我带学生利用压花技艺在一些大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利用压花画和前店后厂的模式帮助大学生创业,这也是我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刘香环说。
退休后,她义务开展压花公益课,希望能老有所为。在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的支持下,将阅览室改造成教学场地,吸引了众多退休教师和压花爱好者。“从压花、保色到构图、装裱,我一步步教,现在大家都能独立完成作品了。”刘香环指着柜子里的学员作品,满脸欣慰。
从最初的偶然结缘到如今的坚守,刘香环见证了国内压花艺术的发展变迁。她感慨道,压花艺术不仅能留住自然之美,更能提升审美能力、磨练心性,“做压花不能急,要静下心来慢慢琢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课程接近尾声,学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蓝白渐变的天空下,金黄的山楂树叶与粉嫩的菊花相映成趣,红色的枫树叶点缀其间,每一幅都凝聚着对秋日的热爱。“以前觉得秋天的叶子落了就没用了,现在知道它们能变成艺术品。”一位学员笑着说。
这堂公益课,不仅传授了压花技艺,更搭建了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交流平台。刘香环用三十年的坚守与传承,让压花艺术从实验室走向百姓日常生活,让普通市民在指尖流转间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她所说:“压花画会褪色,但那份定格时光的美好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门技艺,重新审视身边的自然之美,让秋日的浪漫与温情在画纸上永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