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身边
“骨科医生”与钢轨误差1毫米的较量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3-05-24 17:09:09


赵杨(左一)

生活报讯 (刘柏明 记者栾德谦) “维修命令已下达,时间为0时30分至4时30分,大家准备进网上线作业,夜间作业注意人身安全。”22日0时25分,人们已进入梦乡,在牡佳高铁线路上,7名铁路工人佩戴的照明头灯显得格外明亮,哈铁鸡西工务段鸡西西高铁线路车间工长赵杨在牡佳高铁911公里032米作业通道门外,向他的6名同事传达作业命令。他们一天的工作才刚开始……

凌晨作业 只为将钢轨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

牡佳高铁全长371.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每天有14列高铁列车通行。赵杨所在的工区共有29名职工,负责鸡西西高铁站16组道岔、5.3公里站线以及123.48公里正线“钢筋铁骨”的养护维修任务。

由于高铁运行速度快,为了保证安全和旅客乘坐舒适,对线路设备标准和维修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沿钢轨轨面纵向平顺度超过3mm,就必须及时进行整修。

“现在高铁作业晚上好像冬天,我们都穿着棉衣、棉裤,等到六月份会好些。”职工们一边在钢轨上推着装满机具、材料的平车前往作业地点,一边说着当下的天气。

4个小时的维修时间里,他们计划完成4处设备整修任务。为了确保维修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维修组人员会根据动检车数据在前一两天晚间用轨道检查仪对现场病害情况进行复核,研究制定“动道”方案。当日作业前,会对现场病害情况进行再次复核,确定是否需要对“动道”方案进行微调整。每一处作业后,他们还要使用轨道检查仪对病害处所连同两侧各100米线路进行一并检测,分析作业质量和线路整体平顺度,作业后误差不能超过1mm。

作业后立即上传检测数据 忙起来一两个月不回家

“数据反映作业质量良好,我把数据拍照传给高铁管控调度,调度审核通过后,我们再到下一处作业。”赵杨工长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机拍下轨道检查仪笔记本显示屏上的检测数据照片上传。为了确保现场作业质量完全达标,每处作业结束复检后,都要立即将复检数据拍照上传给高铁管控调度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到下一处继续作业。

42岁的赵杨是一名工人技师,忙起来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把好多节假日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上。

检修完线路 坐高铁通勤回家 听旅客称赞高铁平稳 心里挺自豪

“我是维修高铁线路的,赶上休息的时候又坐高铁通勤,每当听到旅客夸咱们的高铁又快又平稳时,我心里都挺自豪的!”杨润春笑着说。

将近凌晨4点的时候,作业接近了尾声。当大家走出904公里416米作业通道门,对机具材料进行最后一次清点时,天已经亮了。

“我这还有火腿肠和面包,谁吃点儿?”坐在工程汽车上,班长赵明钊问同事们。由于每次作业都是晚上10点多出发,回到工区要在次日6点左右。进入高铁护网前,大家一般都准备些面包、饼干、火腿肠等食品补充点“能量”。

工程汽车时快时慢地行驶在归程路上,袅袅炊烟伴着朝阳冉冉升起,车内一片轻轻的鼾声。

图片由铁路部门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